当前全球经济处在震荡期,世界政治中冲突性质的复杂程度与冲突的波及范围已经达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高点,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美国倚重印度...展开
当前全球经济处在震荡期,世界政治中冲突性质的复杂程度与冲突的波及范围已经达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高点,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美国倚重印度在印度洋发挥制衡中国的作用、美国霸权护持进入“瓶颈期”等导致大国在印度洋的战略竞争加剧,俄乌冲突叠加新一轮巴以冲突引发的安全局势升级,成为推动印度洋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加速器。尤其是,新一轮巴以冲突不仅反映了中东地区不断加剧的权力博弈,而且包括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介入,将为中东地区安全带来多重挑战,并助推印度洋地区权力格局的加速演变。
2024年是全球大选之年。从全球视角看,美国大选最受关注。在印度洋地区,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举行了总统选举。在南亚,包括不丹、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印度在内的多个国家举行选举,显然世界人口大国印度的选举最为吸引眼球。目前来看,一系列选举不仅引发了部分国家政治动荡,而且延伸至国际政治领域又加强了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进而引致了国家间关系的不确定性。选举政治与权力政治叠加又进一步催生了一些国家的政治极化现象,也助推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呈扩大化趋势。由于传统地缘政治回归,受美西方经典现实主义权力政治思维的影响,以贸易合作与相互投资为主的经济相互依赖不仅不能对国家间冲突构成约束,而且难以成为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压舱石”。这使经济制裁成为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安全泛化”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主要议题,权力成为谋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在印度洋,印度与澳大利亚对华政策中的“经济政治化”特征尤为突出。本质上,“经济政治化”既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政治目标,也是体系压力之下战略焦虑的具体表现。
值得重视的是,美国继续以“印太战略”制衡中国,目的是发挥印度在印度洋制衡中国的作用。从目前来看,美国“印太战略”对华影响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印太战略”不仅提升了印度在印度洋的影响力,而且进一步助长了印度追求使印度洋成为“印度之洋”的野心,印度借助于己有利的国际环境对冲中国在印度洋影响力的意愿更加强烈,施展印度洋“抱负”的战略自信更加坚定,中国拓展在印度洋方向的海外利益面临更多挑战。二是美国“印太战略”助推印度的印度洋战略观发生变化,致使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更加突出。“印太战略”不仅赋能印度,使得印美联合制华趋势更加明显,而且推动印度对华采取“不合作”甚至进攻性策略,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动能依旧不足。三是“印太战略”背景下不仅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压力上升,印度洋主要行为体(尤其是南亚国家)也在中印之间采取“骑墙策略”,不仅增加了国家间合作的成本,而且投资政治化也使得中国对南亚项目投资的经济成本上升,不确定性增大。四是“IPEF”或将对地区供应链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展望未来,印度洋局势演变可能呈现以下三个趋势。第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不仅引发中东地区更为激烈的权力竞争,而且中东地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边界日益模糊并相互交织,将进一步加剧印度洋安全局势的动荡。第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思维与策略选择对印度洋地区秩序演变具有积极或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但中美战略博弈与中美关系的走向无疑是影响印度洋秩序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印美具有联合制衡中国的一致战略诉求,但两国之间的战略分歧也在不断扩大。第三,印度洋局势将越来越成为影响印度对华政策以及中印关系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受实力限制,印度不得不接受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存在,但印度对于在印度洋地区除美国之外再增加一个战略竞争对手是不愿接受的。因而,印度对中国在印度洋影响力上升的制衡趋势是不变的。当然,中国在印度洋拥有合法的利益,印度也阻止不了中国经略印度洋以及深化与印度洋国家的合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