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朝贡贸易与仗剑经商

书 名: 朝贡贸易与仗剑经商

英 文 名:TRIBUTE-PAYING SYSTEM AND TRADE BY FORCE

作 者:骆昭东 

I S B N:978-7-5201-0068-7

丛 书 名: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

关键词: 明清时代 对外贸易政策 全球经济

出版时间:2016-12

中文摘要

本书从全球史的视角分析明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经济影响。将明清对外贸易政策放在中西贸易大背景中进行研究,从欧洲贸易扩张与中国朝贡体系建立之间的比较中分析中西贸易政策的差异;从欧洲...展开

本书从全球史的视角分析明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经济影响。将明清对外贸易政策放在中西贸易大背景中进行研究,从欧洲贸易扩张与中国朝贡体系建立之间的比较中分析中西贸易政策的差异;从欧洲商人夺取亚洲国际市场与明清政府的应对中分析贸易政策的变迁;从海外市场需求与竞争同明清商业兴衰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明清贸易政策的成败。

到明朝中期,明政府与欧洲国家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贸易体系。欧洲国家建立的是一个依靠国家暴力维持商业垄断的贸易体系。在这个贸易体系中盛行的是弱肉强食、征服与被征服的原则。相反,传统中国建立的是一个依靠自身经济和文化吸引力维持的朝贡体系。朝贡体系的发展取决于政府的控制力与和平的商业贸易,这个体系所要确立的原则是“华—夷”关系。

中西初遇,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尚未大规模展开,西方国家也未在亚洲贸易中取得优势。虽然西方商人拥有国家武装力量的支持,但他们在经济上对中国商人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所以一时形成了中外商人竞争与依赖并存的局面。但是由于明清政府对商业利益的忽视,在西方国家的武装侵略下,东南亚一些国家逐渐沦为西方的殖民地,亚洲贸易网络逐渐被西方商人控制,这为下一步西方国家打败中国商人奠定了基础。

康熙开海后,中西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贸易量与贸易产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在海外市场需求刺激下,大量中国商人出海贸易,茶叶、丝绸与瓷器成为主要出口商品。但另一方面,西方国家逐渐完成了在亚洲国际市场的贸易垄断布局,各国对东南亚海上势力范围已经划分完毕。大部分东南亚朝贡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重要的贸易港口和商路受到西方商人的控制。然而清廷根本不承认国家之间的贸易,对国家间贸易的拒绝意味着朝廷不愿充当中西贸易交流的中间主体。这样一来,一旦中外贸易的发展对清政府视野中的秩序造成了挑战,那么清廷只能限制贸易发展,而不是主动开放、扩展贸易来解决问题。如果限制性措施无效,便会走向更加封闭的状况。这便是清朝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内在逻辑。

前三章主要从中西贸易政策差异与互动来揭示明清贸易政策的缺陷。结论表明中国政府不保护商人,从而将中国商人置于西方仗剑经营的危局之下。第四章从经济自身的变化反观贸易政策成败。从贸易自身发展来说,虽然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商业主导权在逐步丧失。亚洲国际市场受到西方商人的控制,中国海上贸易受阻,中国商人势力增长缓慢,茶叶和瓷器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商帮受到西方商人的打压。贸易发展状况决定了中国的国际贸易客观上需要政府的保护,然而政府却没有履行这一职责,最终造成中国商人无法摆脱被排挤、被剥夺与被控制的商业命运。

综上所述,虽然开放有利于发展,但是具体的历史条件需要政府对商人进行保护,否则简单的开放只会将中国商业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下。无论是从中西贸易政策的差异,还是从中国国际贸易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都需要明清政府为商人提供保护,以抵御西方商人的仗剑经商。所以,没有为商人提供保护才是明清贸易政策最大的缺陷,而不是开关或者闭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