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属性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中国西部省区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通道命运共同体”。自2017年开通运行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历经从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到高水平共建、加快建设的发展历程,当前共建省区市已由最初的重庆、广西扩展至“13+2”,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达4亿人和20万亿元,成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深入挖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属性,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切入点建设“通道命运共同体”,可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进而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双多边贸易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在深耕东盟和联通“一带一路”、维护国际产业合作价值链的韧性和畅通方面发挥着聚合联动作用。下一步宜以现代产业共同体建设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产业合作属性,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国际产业合作新样板。
第一,深入挖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产业合作潜力。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外贸规模和产业规模指数分别达132.7和129.1,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规模扩大至1310亿美元。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产业发展各有特点,资源禀赋各具优势,在融入国际产业合作中表现出巨大潜力。深入挖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产业合作潜力,要充分把握“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新机遇,以“一带一路”特别是东盟国家市场为切入点,以贸易畅通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发展优势产业,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国际产业合作新样板的能力和潜力。
2023年10月11日,满载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从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驶出,开往越南。
第二,持续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产业合作效益。中外合作产业园区是增进国际产业合作效益的重要抓手,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已先后建立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等具有跨境和跨省区特征的产业园区,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国际产业合作新样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产业园区的数量和质量入手持续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产业合作效益,一方面,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开发工业园、产业园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同时实现国内产业园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工业园和产业园的合作对接,借助开发产业园区的契机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另一方面,围绕数字化、高端化以及低碳化建设目标,增加产业园区在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的投入力度,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的质量。
第三,动态调整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产业合作路径。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已拓展为“13+2”,包括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和海南,以及广东湛江和湖南怀化,同时国际产业合作主体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方式日趋多元。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产业合作新样本的打造,可以从合作主体、领域以及方式等角度入手。具体而言,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不同产业合作领域的持续拓展,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属性延伸建设,推动优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带。以产业升级为抓手,统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稳步提升,通过国际产业合作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参与国际产业合作价值链的韧性,在打造以深耕东盟和联通“一带一路”产业链为基础的国际产业合作新样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对现代物流的理论与实践作出重要论述。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体系对内覆盖全国18个省区市,对外畅通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联通“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体系的重要通道。下一步宜以西部现代物流体系大平台建设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物流网络属性,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打开国际物流网络新局面。
第一,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以重庆至广西的东中西三大铁路为主体、各共建省区市铁路为补充、面向东盟和欧亚大陆的国际铁路为延伸的布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表现为多条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高速公路电动走廊项目启动在即,港口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则表现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实现全球470多个港口全覆盖。为优化布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物流基础设施,有必要加强共建省区市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硬设施建设和软环境营造,加强不同物流基础设施间有机衔接,立足陆陆与海陆双通道联动、“硬联通”与“软联通”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打造联结国际物流网络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
第二,建立健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物流组织方式。西部陆海新通道围绕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等物流运输方式建设成效显著。以重庆为例,截至2022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开行铁海联运班列7489列、跨境公路班车1.17万车次、国际铁路联运班列947列。为深入培育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物流组织方式,应以国家和共建省区市政府关于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政策精神为指引,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省部际联席会议等区域合作机制为框架,发挥重庆作为区域物流运营组织中心的角色作用,协调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在省际、区域间以及国际间的物流合作,建立服务国际物流运输网络的运营组织机制,赋能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国际物流运输网络建设。
第三,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物流服务水平。随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各共建省区市的建立和升级,通关环节、时间以及成本等实现大幅缩减,西部陆海新通道整体物流质量得以提升。为进一步改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服务,有必要在对内深化推进口岸通关一体化改革、对外落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具体通关服务的基础上,明确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一带一路”物流对接的堵点和难点,从国际物流网络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入手,强化省际、区域间及国际间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和物流服务水平提升,加强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物流网络的有效管理。
第四,协同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物流与产业合作。物流通道是国际物流运输顺畅通行的关键要素,也是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作为国际产业通道还是国际物流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的国内站点和国际港口范围都非常大。为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物流与产业合作衔接,可以从省际、区域间及国际间不同范围突破,加强国际国内物流网络与产业合作协同发展。一方面,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等国际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并将其打造成为中国连接东盟、沟通“一带一路”最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同时,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产业合作节点建设,选取区域范围内重要的内陆城市、港口城市和口岸城市作为产业发展节点,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产业布局优化,最终实现物流与产业有效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金融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共建省区市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并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国际产业和国际物流大通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宜以现代金融共同体建设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金融服务属性,持续提升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金融支撑作用。
第一,稳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金融机构等领域的支撑体系改革成效显著。具体而言,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在重庆成立,确立了以重庆、四川、广西等重点省区市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机构布局的中心,“陆海新通道贷”等金融产品、基建项目贷款发放等金融服务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要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支撑体系建设,包括打造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满足金融主体多元化金融需求、优化良性循环的金融生态以及完善现代金融監管体系等,最终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内在基础和动力。
第二,协调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对外布局。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正在吸纳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加入,以加强联合体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时推动与RCEP等有关国际区域合作机制的有效对接,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与国际金融市场网络的衔接。面对RCEP生效带来的新机遇,需要重点推进面向国际金融市场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结算业务,提升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不同金融机构的国际金融服务能力,加强数字金融等旨在满足“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各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最终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切实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风险把控。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推进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金融业务的开展具有跨境属性,因此会面临跨境金融业务存在的东道国政治风险、外汇风险、信用风险等不同风险。要详细评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金融开放风险,根据西部陆海新通道不同建设阶段的金融需求科学制定金融开放策略。要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各建设主体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区域监管协调机制。与此同时,实现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金融风险的有效预警、防范应对,通过科学制定金融开放策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创新体系和金融风险防范应对机制,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金融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融合是大数据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大价值,要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物流、金融等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以数字经济跨国合作为切入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大数据国际平台共建互促。下一步宜以现代数据共同体建设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数据融合属性,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建设。
第一,明确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大数据国际平台建设目标。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大数据平台、融资服务平台等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大数据平台相继启动建立,各共建省区市也致力于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增强已有大数据资源的有效对接和综合性国际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方面,要实现与现有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关的产业、物流、金融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大数据平台资源的融合联动;另一方面,要以推进数字产业集聚、数字物流畅通、数字金融服务深度融合为目标,努力建成服务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综合大数据国际平台。
第二,厘清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大数据国际平台建设需求。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等不同主体在推进国际产业合作、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同的需求,有必要借助综合大数据国际平台建设实现不同主体在同一大数据平台上的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大数据国际平台建设的目标用户,应包括但不限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电商企业、贸易企业、产业园区、经济区等不同主体。在此基础上,未来应进一步厘清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大数据国际平台建设的功能需求,即产业信息汇聚等产业需求、物流信息与交易服务等物流需求、支付结算等金融需求。
第三,明确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大数据国际平台建设路径。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省区市已将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于实体经济,而综合大数据国际平台的建设需要满足不同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的不同诉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先发优势,明确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大数据国际平台建设的目标定位、目标用户及需求、技术实现方式、应用场景等内容。在实际建设中,可以从智慧产业、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等入手,探索西部陆海新通道大数据深度融合、平台建设的基本路径及突破重点,全方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发展格局,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衔接中国西部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