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区域国别研究论文写作指导

研究注意事项

来源:一带一路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26

  第一,区域国别研究要发掘特殊性,掌握对象国语言以及通过田野调查获得一手资料具有很大必要性,但不宜夸大对象国语言和侵入式体验的重要性。

  语言仅是区域国别研究的工具,并非针对对象国的所有问题研究都需要基于“侵入式体验”所得到的“一手资料”,很多时候短期的调查与访谈也可以为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提供现实依据,甚至有时候依据全面文献解读与分析的“遥研”和“闭门造车”也未必不能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及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

  田野调查以及基于“侵入式体验”的实地考察获得的“直接知识”和信息具有独特价值,但对现象的解释、行为逻辑的分析以及对发展趋势的研判,依然需要挖掘和研读大量文本资料以获得实用的“间接知识”和具体信息。没有大量“间接知识”的支撑,也难以从“直接知识”获得的信息中得到启发,从而作出准确而有价值的判断。

  第二,区域国别研究需要针对一个区域尤其是对象国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知识生产,但不宜过度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比如对某一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而对这些问题研究的关联学科很多,比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一国政治、经济、历史、外交、社会和文化等做到“事无巨细”和“面面俱到”的掌握,毕竟不同学科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们只需要专注于某一学科,而对其他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知识有一个概括性了解和整体性把握,从而使得这些整体性知识能够有助于我们对区域国别研究中的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展开持续性的深入研究,避免研究过程中的“以偏概全”。

  第三,区域国别研究需要理论与方法创新,但不宜迷恋西方理论和过度追求理论与方法创新。

  对国别区域研究的典型批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愿或无法将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高度;第二,一般缺乏量化研究方法。

  区域和国家的发展确实遵循一定规律并具有一定普遍性,如共同体理论(想象的共同体)、依附理论、地缘政治理论、地缘经济理论和区域一体化理论等,但这些西方理论具有时代和主观局限,不能直接生搬硬套。

  片面将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视为理论和方法创新的主要途径,为了追求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数据、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解释而最终却脱离了区域国别的基本事实。如在研究过程中,为了便于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而“忽略”自己不熟知的领域甚至“抽象掉”不可量化或“证据不足”的变量,反而导致研究结论脱离现实、缺乏常识。

  第四,区域国别研究重视跨学科研究固然重要,但不宜盲目追求交叉学科研究。

  区域国别学具有更为明显的跨征,研究对象既涉及人与人文现象,也涉及社会现象与变化规律,因而研究方法既需要人文科学的方法,也需要社会科学的方法,有时候可能还需要自然科学的方法。学科融合并不是硬性“嫁接”与“合并”,而是以基于现实需求的问题为导向的思考与实践。

  以亚太研究为例,亚太地区主要包括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南太平洋四个次区域,每个次区域下包含若干国家。而基于中国视角,亚太地区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以下特殊性:一是中国自身为区域内大国,自身行为是该地区形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二是超级大国美国亦被区域内多数成员视为区域内国家,亚太地区为中美互动的主要地带;三是亚太地区中的次区域大多为中国周边地区,为中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地缘依托带;四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众多,是共建“一带一路”伙伴集中的区域之一。若对亚太地区进行整体研究,一般从单一学科角度切入,不可盲目追求从多学科推进。与此同时,对多个国家组成的区域进行研究,最好有良好的国别研究基础,然后由点到面,研究才可能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