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世界遗产事业正式进入第二个50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际力量的调整,大国博弈的广度和烈度逐步上升,局部战争和冲突事件成为世界遗产所面临的重大威胁。为了更好地应...展开
2023年,全球世界遗产事业正式进入第二个50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际力量的调整,大国博弈的广度和烈度逐步上升,局部战争和冲突事件成为世界遗产所面临的重大威胁。为了更好地应对包括战争和冲突事件等在内的各项威胁对世界遗产事业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紧紧围绕《世界遗产公约》精神,在战略规划、工具创新、技术应用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深化与扩展。本年度包括《亚太地区区域框架行动计划(2022—2030)》、“提升我们的遗产工具包2.0”、“世界遗产线上地图平台(WHOMP)”、《遗产地城市搜救指南》等在内的多个相关文件和工具的出台,深刻契合了世界遗产领域在新时期的新需求。面对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双重挑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UNESCO等机构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保护世界遗产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展现了世界遗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影响力。
2023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以下值得关注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使命和新要求,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具体包括,大力推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成功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全球以“茶”为主题的文化遗产项目的空白,“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景德镇瓷业文化景观、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申遗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助力建立具有代表性、平衡性和可信性的《世界遗产名录》。4项遗产的保护状况报告和3项遗产的区划澄清图纸通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国际联合咨询小组受邀考察研讨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管理工作,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议要求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023年,得益于人力防范与技术防范的紧密协作,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各地实施多项保护展示利用工程,价值载体保护传承状态持续向好。17项文物保护行业标准以及52项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出台,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既符合世界遗产监测要求,又融入国内文物保护管理特色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建设中,已形成“1个国家总平台+42个遗产地平台”的信息化监测管理体系,推进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领域主动型管理模式的变革。2023年,游客总量显著回升,带动门票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大幅增长。在机构与能力建设方面,本年度的遗产保护管理总经费和旅游管理相关经费涨幅明显,高等教育培养和国家级专业技术培训取得新成效,文物科技创新工作得到有力推动。
2023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仍然面临安全风险依然存在、法人违法行为、保护管理规划和遗产保护专项立法落实不到位、旅游活动不规范和游客不文明行为、现场展示与阐释工作不足以及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不顺畅等主要挑战。下一阶段,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需要进一步夯实保护传承基础,提高依法治理水平;理顺管理机制,完善遗产工作格局;优化保护传承体系,创新活化利用模式;加强公约履行能力,助力文明交流互鉴,以推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