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源推荐
报告精读|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下的大国博弈
郎 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安全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空间治理与数字时代的国际关系。
张梦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
导语: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加强全球治理和监管的共同需求成为国际社会携手合作的契机,但伴随着国际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不断增加,试图抢占更多人工智能发展资源的地缘政治竞争也不断加剧,并引发了新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讨论。大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将成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中不变的二重奏。
1.治理和防范人工智能“存在性风险”成为全球治理新议题
2002年,牛津大学教授尼克·博斯特罗姆提出了“存在性风险”的概念,用以专门指代智能大爆发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即存在可能会毁灭起源于地球上的智慧生命,或永久性地大幅降低其潜力的风险。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风险对人类的潜在威胁,国际社会越发认识到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023年10月,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倡议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2024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呼吁各国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确保其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类社会发展。
2.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维护人工智能安全为大国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尽管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在推进人工智能治理的理念和路径上有诸多差异,但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范人工智能伦理和安全风险,是各国人工智能治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诉求。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共商共治共享的理念推进国家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好地凝聚智慧,分享技术红利,弥合数字鸿沟,助力人类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也为大国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2024年5月,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首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双方围绕人工智能科技风险、全球治理、各自关切的其他问题深入、专业、建设性地交换了意见。此次会议是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双方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机制的正式建立,对推动中美人工智能对话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首次政府间对话,双方展现了对话沟通的意愿,向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
3.智能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或将大国竞争推向新阶段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人工智能成为推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重塑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对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着关键的战略性作用。美国凭借其在数字技术领域的绝对优势,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层面占据绝对优势。欧盟注重在伦理、隐私和法律框架方面的立法,在人工智能立法方面走在各国前面。中国则通过国家战略规划和布局,迅速发展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呈现美国领先、美中两强引领的格局。
为确保数字空间的绝对领先优势,美国持续强化“去风险”,对华构筑“小院高墙”。2024年2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对中国等6个国家开展的美国人敏感个人数据和政府数据相关交易进行审查与限制,其中的重要考量便是约束和限制中国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所必需的数据资源。此外,美国还试图在人工智能领域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排华”联盟。2024年2月,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起旨在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6G通信技术,运用基站网络算力支撑人工智能全面部署的“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联盟”,试图构建“去中国化”的数字生态体系。可以认为,未来中美在数字技术领域竞争与合作的态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