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主题资源推荐

报告精读|2023~2024年全球智库重点关注的经济议题

来源:一带一路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04

  导语: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译的《全球智库半月谈》,目前全球智库和国际组织聚焦三个议题:欧美通胀形势与货币政策、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产业链重塑与全球地缘经济碎片化。它们既是2023年全球智库重点关注的经济议题,也是2024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重点问题。本文节选自《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欧美通胀形势与货币政策

1. 通胀大幅上升的原因:政策刺激带来的强劲需求冲击与新冠疫情、供应链断裂、绿色转型等带来的供给冲击

  Blanchard和Bernanke发现,从2021年开始大部分通胀飙升是给定工资水平下价格冲击的结果。因此,控制通胀最终需要在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

  纽约联储经济学家Negro等发现,气候政策不会迫使央行容忍更高的通胀,但可能让央行在稳定通胀和产出两大目标之间形成一种权衡。这种权衡的存在和规模取决于“污染”和“绿色”部门相对于经济其他部门的价格弹性程度,以及气候政策是否包括税收或补贴等内容。

2. 通胀顽固性与未来走势:美国通胀虽然已经显著下行,但还不能确定这一趋势会持续下去并达到2%的通胀目标

  美联储主席Jerome Powell在2023年8月Jackson Hole年会上的报告中分析了美国通胀进展和未来走势。他将美国通胀分解为四个部分:食品和能源、核心商品(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住房、非住房服务。

  (1)2023年,能源价格大幅下降,食品通胀也有所放缓。

  (2)2022年以来,核心商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尤其是汽车等耐用品价格。

  (3)2022年,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翻了1倍,房价增速大幅放缓,市场租金增速也很快见顶并稳步下降,但是房价与市场租金增速下降充分传导至PCE通胀指标还需要时间。

  (4)教育、医疗、交通、休闲酒店等非住房服务价格最近几个月开始缓慢下降。

3. 货币政策应对:较高的政府债务水平是否对遏制通货膨胀构成挑战

  Brandao-Marques等发现,政府债务意外增加会持续提高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预期,而发达经济体则不会,这是因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稳定通胀的信誉更低,人们更加担忧央行会通过提高通胀来解决债务问题。对于债务水平高且美元化,以及货币政策框架较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债务水平增加可能会使其抗击通胀的斗争更趋复杂化。

 

二、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1. 金融风险加剧的概况与原因

  金融风险加剧的典型表现:一是美欧系列银行倒闭事件,二是部分国家爆发货币金融危机,三是部分脆弱领域危机,四是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加剧。

  货币政策是导致金融风险加剧的重要因素。Sumner认为,美联储前期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是引发银行业危机的关键。Darvas强调,利率上升会引发人们对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尤其是在债务水平高的国家。

2. 金融风险的影响:银行业动荡、美国债务突破上限风险、

企业债务风险、全球风险的传染

  (1)银行业动荡的影响。Dynan认为,通胀持续和银行动荡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随着银行对存款外流、更严格的监管以及可能的监管变化做出反应,最近的破产、被迫出售和增加的银行压力可能会导致信贷状况收紧。

  (2)美国债务突破上限风险的影响。Rengifo-Keller认为将债务上限作为政治博弈工具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果削减债务部分落在债券持有人头上,那将构成美国现代史上首次大规模的联邦债务违约,引发包括美国国债在内的美元资产的恐慌性抛售,推高利率,并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崩盘,最终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机。

  (3)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Perez-Orive和Timmer发现,当企业陷入困境时,企业投资和就业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反应强烈。随着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占比上升,货币紧缩对经济的影响更大。

  (4)全球风险的传染。美联储经济学家Bodenstein等发现,在全球风险冲击后的一年里,超额债券溢价每上升1.5个百分点,全球通胀下降1个百分点,世界GDP水平下降2%。

3. 金融风险管理与化解

  (1)风险测量与监控。IMF报告指出,在高利率环境与金融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金融风险评估应做出以下三方面的改进:①更多地关注潜在脆弱的小型金融公司,从评估商业模式和风险管理相关问题开始;②密切调查资产市场压力、金融公司盈利及其运营风险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对银行而言;③更好地了解金融公司之间的融资风险溢出。

  (2)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微观监管政策的配合。Sumner强调,防控银行业危机需要强调银行系统与货币政策并行,而不只是依赖货币政策。

  (3)反思并修正当前的监管体系。Löyttyniemi认为,银行系统的当前架构需要重新评估和修订,以解决系统漏洞。基于从危机中吸取的教训,必须对衍生品市场的改革进行审查和更新。Danielsson提出了对当今“一刀切”监管政策的反对意见,认为这类政策限制了市场对短期波动风险的响应,并提出了监管的“三难”问题,强调了在稳定性、效率和一致性之间取得平衡的必要性,并建议采取更多样、灵活的监管措施。

  (4)债务风险化解的协调与规则。Diwan等探讨了几个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正在进行的债务重组计划,并讨论如何在各类债权人之间分配损失。文章以73个国际开发协会客户国为重点。研究结果表明,19~23个国家将需要进行某种债务重组,才能将公共债务的现值恢复到可持续的水平。

 

三、 产业链重塑与全球地缘经济碎片化

1. 美国推动产业链重塑的政策

  最近几年,美国采取各种政策推动产业链重塑,实行“小院高墙”,试图排斥中国。具体来说,美国采取设置贸易壁垒甚至直接进行贸易限制、投资限制等政策,同时通过积极推动印太经济框架试图破坏中国在亚太区域的供应链主导格局。

  除经济和政治政策外,美国还通过煽动意识形态、挑动台海地缘政治风险等方式来推高企业投资隐性成本与风险,推动资本撤出中国。

2. 产业链重塑与地缘经济碎片化的表现:中美是否真的正在发生“脱钩”

  Bown和Wang发现,2022年,中美贸易额再创新高,显示出中美并未出现“脱钩”迹象,但中国正在将一些外国商品的采购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国家,美国出口越来越远地落后于同样向中国市场销售的外国同行。

  Freund等指出,“脱钩”的某些方面是真实存在的:在征收美国关税的一系列产品中,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增长明显慢于美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但战略产品的供应链仍然与中国交织在一起。

  Lardy和Huang认为,中美“脱钩”正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私营和国有企业在美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加上贸易碎片化和“小院高墙”,技术“脱钩”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流向亚洲的战略性外商投资2019年开始显著下降,尤其是流向中国的战略性投资显著下降。

3. 逆全球化及其相关政策的影响

  (1)对韩国等美国盟友的影响

  Chorzempa分析了韩国公司在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中的损失与收益。中国的大型芯片生产设施为韩国公司生产约40%的存储芯片,由于美国限制升级这些设施所需的新技术,这些生产设施可能会被关闭或出售,韩国公司将需要巨额资金以建立新设施。但管制也为SK海力士、三星等其他韩国公司回填美国订单、通过为中国提供帮助来占领中国市场等巨大利益。

  (2)产业链断裂与逆全球化的成本

  Campos等估计,如果世界分裂为三个贸易集团,即西方、东方和中立集团,将对它们之间的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贸易流动将减少22%~57%。东方国家福利损失将是最大的,其中位数福利损失将高达3.4%。

  Aiyar和Ilyina估计地缘碎片化经济成本,指出:第一,碎片化程度越深,成本就越大;第二,技术脱钩导致的知识扩散减少是贸易渠道的强大放大器;第三,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往往最容易受到贸易和技术碎片化的影响;第四,转型成本可能相当高;第五,还应评估通过几个地缘经济碎片化传播渠道可能产生的影响。此外,不同渠道的相互作用,以及政治经济考虑,也可能放大潜在的损失。

 

阅读报告全文,点击下方图片。

 

 

QQ截图2024010511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