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主题资源推荐

第十三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议题相关报告推荐(上)

来源:一带一路数据库 作者:罗丹 发布时间:2020-08-10
  导语:8月12日,第十三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在线召开,主题为“世界格局两极化时代的竞争与合作”。本次年会下设70余个圆桌论坛和专题研讨,就两极化态势如何影响重塑国际秩序进行讨论。
  “一带一路”数据库结合年会讨论议题,精选最新入库报告,以飨读者。我们希望通过推荐报告的深度分析解读,为大家拓展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思路。推荐报告分为上、下两期,本期为上期,围绕两极化格局下大国竞争策略选择与中小国外交政策调整这一主题,考察日本、俄罗斯、中东和东南亚等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相关的国家和地区对外政策变化。
 
 

议题1:世界格局变动下的日本外交战略与中日关系

  推荐报告1:《区域合作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核心观点

  美国因素是制约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外部关键变量。受美国因素的制约,中日关系仍存在三种不同层级的可能性风险。

  (1)浅层次风险。美国要求日本控制对华合作尤其是对华经济合作的进度与范围,并迫使日本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问题上实施自我约束、自我限制,致使中日关系的回暖速度始终停留于低速、缓慢的推进状态;

  (2)中层次风险。美国要求日本保持与中国的政治距离,在部分敏感问题上必须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如对华高新技术出口、南海制约政策、军事高压对抗政策等,致使中日关系重回“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的非正常状态;

  (3)深层次风险。美国对华启动全方位的遏制战略,中美关系陷入“新冷战”模式的战略博弈。届时,美国要求日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并逼迫日本彻底断绝一切与中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往来等,构建“美日共同遏华”的战略对峙局面,中日关系也将随之彻底走向全面对峙的僵局。

 

  陈友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阅读全文>>

选自《日本研究报告(2019)》,阅读本书>>

 

 

  推荐报告2:《国际秩序变革与日本外交转型》

 

  核心观点

  国际秩序与日本的相互关系,是近代以来日本外交的永恒命题。国际秩序与外交转型相互塑造,相互影响。近代以来,日本外交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明治维新下的日本外交、战败后的日本外交以及冷战后的日本外交。在每一历史时期,日本外交均面临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带来的巨大冲击。与之相应,日本外交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给国际秩序带来新的影响。
  国际秩序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日本决策层欲通过“战后外交总决算”来为大国化目标助力。同时,注重打造政治外交遗产。从本质上说,“安倍路线”是一条更为外向的大国路线。
 
  张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主任、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
 
 
 

 

议题2:俄罗斯对外政策及欧亚地区合作

 

  推荐报告:《“一带一盟”对接与中俄地区合作》

 

  核心观点

  中俄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大项目合作,需要理念和战略的对接,俄罗斯向东看已经取得巨大成绩,即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成功地开辟中国能源市场,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减少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这是战略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成绩。这样的项目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双方实现了合作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对接。其他项目要取得成功,同样需要这样的条件。远东地区的发展,对俄罗斯中央政府来说,首先考虑的是安全,而后才是经济。

 

  李永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

 

阅读全文>>

选自《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2017)》,阅读本书>>

 

 
议题3:中东“新两极”?——百年未有大变局下中美在中东的战略竞合及其前景
 
  推荐报告1:《中国与中东关系》
 
  核心观点
  在可见的未来,“一带一路”将成为指导中国特色中东外交的主要方略。中东地区最需要的,就是新型安全观和合作理念。长期以来,中东地区一直遭受强权政权和霸权主义蹂躏,是最需要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地方。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正确义利观”、“亚洲安全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理念。这种独特的政治优势使中国成为中东地区的“正能量”。战略上,中国希望阿拉伯世界团结、强大,而不像英美那样,想方设法削弱阿拉伯世界整体力量;政治上,相互平等,而不像西方动辄借人权、民主等名义干涉内政;经济上,互利共赢,绝不像西方那样为攫取超额石油利益而不惜发动战争;文化上,彼此尊重对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避免西方那种“西方中心论”。中国提倡的新理念,对改善中东政治生态环境,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以及占领道义制高点都有利无弊。
 
  田文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推荐报告2:《国际权力体系的三大类型变迁及对中东的影响》
 
  核心观点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仍将是中东最主要的外部力量,对中东重大事务仍会进行选择性干预。美国的地区盟友尽管对其不满,但对其仍离不开。世界其他大国没有能力为中东提供更多的东西,其在中东增强影响力并非为了取代美国,而可能为了谋取相应利益。这种态势决定了大国在中东的争夺格局仍将是“一超多强”格局。
 
  田文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议题4:东南亚国际关系与秩序:从前殖民时期到后冷战时期
 
  推荐报告1:《东南亚国家的族际政治发展》
 
  核心观点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是在东西方文明的接触、碰撞和交流中的政治发展。与世界上的其他多民族国家比较,由于东方文化和东亚价值的作用和影响,东南亚国家较早就形成了各自的民族与文化的历史。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有新的文化和宗教加入进来,从而形成了不同文化和文明交流与共存的局面。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共存中,东南亚的诸多国家在历史上也形成了不同的王朝、王国和苏丹国家。这些古代国家通过一定的政权力量培育了各自的文化认同和核心活动领域。近代以来,东南亚国家绝大多数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但外来的文化它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地产生了现代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在内外多元因素的影响下,东南亚各国也经历了政治上的变革,但历史上形成的文化根基,依然使这些国家保持了自身文化上的定力,使其在外部冲击下并未发生“巴尔干”现象。相反,在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的作用下,尤其在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作用下,这些国家通过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适应力而实现了自己的政治发展。
 
  常士訚: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教授;
  孙其宝: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推荐报告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路径与策略研究》
 
  核心观点
  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先行作用,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加快区域内要素有序流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对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重塑世界经济秩序意义重大。由于东南亚各国受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对外开放等各方面因素制约,经济发展出现阻滞。“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有效的产业转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共建共赢,实现公平普惠。以“双循环”理论为基础,构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路径,提出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策略,以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共促世界经济更好发展。
 
  潘志煜: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