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动态
“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召开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赵竹青)为科学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面对的减灾需求,5月11日-12日,“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8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科学院院长、“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携手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国际社会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的科技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有责任和义务为建设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带一路”贡献科技智慧和力量。
他表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作为首个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运行的综合性国际科技组织,将积极深化与沿线各国的科技合作、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促进民心相通与人文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希望,进一步汇聚国际智慧、凝聚国际力量,为有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积极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切实提高沿线各国防灾减灾与生态建设水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水鸟真美发表视频演讲。她表示,非常高兴看到中国政府为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可控和可持续性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她希望各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继续深化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效的减灾科技支撑。
此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牵头承办。大会以“携手共建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丝路”为主题,共设有1个主会场、24个分会场,共同探讨灾害数据调查与共享、形成机理与物理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监测及早期预警、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灾后恢复重建、跨境灾害风险防范、可持续发展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