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动态
阿勒泰:开放型经济异军突起引领大发展
以“金山”著称的阿勒泰地区,经济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令人“意外”的变化——开放型经济凸起的景观,一改人们对这个地区经济特色固有的印象。
矿产、旅游、畜牧业等产业架构的经济方队已远不能描述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的风貌。“我们是以开放作为主线,在塑造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目前,开放型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全地区的五分之一强。”地区行署副专员王胜平说。
8月7日,他是在乌鲁木齐市忙于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经济带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合作国际论坛”前期工作的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对此次论坛的举办超乎寻常地重视,不论是在规模、规格,还是在议题的针对性、实质性上超出了以往前两届。这个论坛将进一步彰显阿勒泰地区对外开放的姿态和开放工作的分量。在他的表述中“开放是阿勒泰地区的中心工作”。
在生态环境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的双重约束下,阿勒泰地区早几年就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突围”,不再盯着“冒烟”的工业做文章。而是从藉由毗连三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和一千多公里的边界线,在全国罕有的地缘优势中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在沿边开放中蹚出一条新路。照王胜平的解释,阿勒泰地区还具有与周边国家的周边区域的民族“民心相通”优势,这为双向和多向开放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阿勒泰地区毅然全方位推进开放合作。双方高层交往更加密切,互访次数直线上升;经贸合作深度推进,双方以独资、合资、买断、承租等方式在蒙古国、哈国、俄罗斯和阿勒泰地区境内开发或建起了大型的铅锌矿、300万吨的洗煤厂、30万吨产能的水泥厂及20万亩的跨境农业合作开发园区等一批合作企业和项目。去年,广汇集团还作为民营企业首次与哈国达成引进5亿立方天然气合同并获得2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特别是在跨境旅游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诸如开展的哈萨克斯坦自驾11日游、蒙古国自驾6日游等。
近5年,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朝着更加开放转型,给阿勒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内生动力,引发了外向型企业的兴起。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杨瑞清说,仅外贸企业就由过去的10家猛增到200余家;来料加工企业从无到有,达到目前的30家。也使得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贸易额达40.57亿美元,每年以38%的速度递增。
“一带一路”战略更是赋予了阿勒泰地区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大开放的信心。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看到,阿勒泰地区也好,各县市也好,举办的经济、文化、体育、旅游诸多活动,大都冠于“国际”二字或“丝绸之路”字样。“开放型经济已成为阿勒泰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王胜平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