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专家观点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的进程与前景

来源:《当代世界》 作者:钮松 发布时间:2022-11-10

  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擘画“一带一路”建设蓝图迄今,“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日益充实,其实践亦不断深化。广泛分布于亚非的中东国家,在地缘上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其中许多国家更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支点国家,该倡议顺理成章成为中东国家“向东看”大趋势下谋求对华全方位合作的主渠道。中国是“中东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致力于以“一带一路”合作为主要抓手来推进新时代中国与中东外交的跨越式发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国家不断探寻合作新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双方合作的机遇巨大、前景广阔。
  以“一带一路”连接命运与共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中国所推进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可谓相辅相成,即“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中东国家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第一,中东国家的地理分布与“一带一路”走向高度契合。“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它较为直观地勾画了中国在陆海两大地理空间推进与沿线国家深度合作的主要路线和基本面向。中东地区主要包括亚非22个阿拉伯国家和若干非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等),有着“三洲五海之地”的美誉。从陆上丝绸之路的视角来看,中东国家广泛分布于西亚、北非等板块且与欧洲毗邻;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来看,中东国家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及海湾沿线。由此可见,中东国家陆海兼备的总体地理特征,使其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陆海两大方向推进的关键枢纽。
  第二,中东国家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它们是中国稳固的互联互通伙伴。“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私家小路”,而是中国与相关国家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推进优势互补、达成合作共赢的“共同发展之路”,其关键在一个“通”字。2015年,中国将“一带一路”合作归纳为“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2021年,中国将“五通”进一步凝练为“三联通”,即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具体而言,“硬联通”是重要方向,“软联通”是重要支撑,“心联通”是重要基础。中东国家内部因资源禀赋的差异而总体处于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的态势之下,其对中国的基建能力优势、雄厚资金保障和新兴领域技术研发水平等保持充分的信任。许多中东国家积极将其国家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进行对接,如沙特“2030年愿景”、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和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等。中国与作为中东地区主体的阿拉伯国家建立了整体的双边关系,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中阿“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正在相互促进。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中国与中东国家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中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已与所有中东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一带一路”建设贯穿新时代的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其成效将助力双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与中东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主要从三个维度来推进。首先是以中阿合作论坛为平台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即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打造命运共同体。许多阿拉伯学者认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了携手打造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其次是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平台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其中也涵盖了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在中非合作机制下,进一步提升彼此间互利共赢的水平。中国高度重视埃及的特殊地位,着力把中埃关系打造成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先行先试的样板。同时,以中国与中东合作论坛为平台推动中国与中东命运共同体建设。在2021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与中东合作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尽管遭遇疫情冲击,“一带一路”倡议等依旧使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保持了韧性。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也明确指出,中国愿与中东国家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目前,已有19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中东处在陆海两条丝路汇集之处的天然优势正不断得到强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明显提升。中东国家与中国在“硬”“软”等方面日益融通。在涉疆、涉台、涉港和南海等问题上,中东国家最大限度排除西方的干扰,积极主动阐明公正立场。新时代的中国中东外交,一方面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来打造中国与中东国家间不断走深走实的多维度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则以国际法治、国际道义和新安全观为基石,参与解决中东热点问题。
  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与中东合作在传统领域扎实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向新领域拓展。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诞生9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尤其是港口与高铁建设体现了中国的技术与速度优势。在“硬联通”基础上,中国与中东国家不断拓宽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边疆”,着力打造双方之间的“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天基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第一,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合作。2015年,习近平主席提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此后,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各国应该采取实际行动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鼓励绿色复苏、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中东地区是全球主要的油气蕴藏地和出口地,该地区也面临着绿色转型的问题,这一方面源于自身发展需求和对未来转型的长远规划,另一方面来自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国际压力。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双方在太阳能、风能、水电、核电和氢能方面的合作充满潜力。例如,近年来中国企业隆基股份在阿拉伯国家广泛建立营销体系,特别是其在卡塔尔的哈萨尔光伏项目建成后,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单体光伏项目,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保驾护航,满足当地约10%的电力高峰需求。作为石化能源大国,沙特近年提出“绿色沙特”“绿色中东”的倡议,为迈向后石油经济时代不断发力,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正加强与中国在蓝氢、合成燃料、碳捕获和存储等方面的合作。中国电建正在摩洛哥建设350MW二三期太阳能聚热电站,该太阳能发电园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太阳能聚热电站项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将有助于中国与中东国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第二,打造“数字丝绸之路”。2017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要“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此后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指出,“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而中东国家内部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为中国与中东国家间展开不同层次的数字经济合作提供了可能。2017年,中国与沙特、埃及和阿联酋等中东国家一道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2018年,首届阿拉伯数字经济会议推出了《阿拉伯数字经济共同愿景》,为中阿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更进一步宣布了《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为中阿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协作搭建了合作框架。以5G技术为例,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最大限度顶住西方压力,积极主动加强对华5G合作。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将有助于中国与中东国家“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三,推进“天基丝绸之路”合作。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推动中国航天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外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2014年,首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主题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构建天基新丝绸之路”,这是对外太空“一带一路”合作的概念化。进入21世纪,中东国家基于该地区安全形势的军民融合考量,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业的发展。2014年,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提出,要“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努力提升中阿务实合作层次”。2016年发布的《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发展中阿航天合作”,“加快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阿拉伯国家,积极推动中阿载人航天领域交流与合作,提升双方航天合作水平”。在中阿整体“天基丝绸之路”合作方面,双方以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为平台并签署了《中阿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具体国别合作方面,中沙、中埃在空间技术和卫星导航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共建“天基丝绸之路”将有助于中国与中东国家“太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四,促进“健康丝绸之路”合作。2016年,习近平主席首度提出“健康丝绸之路”的理念,即“着力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加强在传染病疫情通报、疾病防控、医疗救援、传统医药领域互利合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要“为抗击疫情国际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作出贡献”。中国与中东国家间的卫生健康合作历史悠久,中国机制化的援助医疗队数十年深耕许多中东国家,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也曾多次造访吉布提等国,为双方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中东地区人口稠密、公共卫生体系负担沉重,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卫生治理难度。当前,中国与中东国家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其一,中国共产党与数十个阿拉伯国家政党积极开展党际对话,双方发表了《携手抗疫,共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宣言。其二,中国政府、军队和红十字会等在抗疫物资、经验技术和医疗队派遣方面进行援助。中国政府向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伊朗、摩洛哥、苏丹、突尼斯等中东国家提供抗疫医疗物资援助。其三,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国与中东国家抗疫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对外援助中运用了“一省援一国”的模式。在国家卫健委的组织下,相关省市负责组建专家组和医疗队到中东国家进行援助,如上海市负责援助伊朗、广东省负责援助伊拉克、宁夏回族自治区负责援助沙特和科威特。其四,中国民间组织在中国与中东国家抗疫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如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在中联部指导下,发起“丝路一家亲”民间抗疫共同行动。中促会还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一道,共同支持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联合157家社会团体和单位发起“绿丝带行动”,与“丝路一家亲”共同构成了民间抗疫合作行动框架。其五,中国与中东国家医疗专家和学者之间的线上远程交流为抗疫合作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将有助于中国与中东国家“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
  第五,扩大“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的文明交流互鉴观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中东是多元文明的汇集地,其中伊斯兰文明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高度重视与中东国家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习近平主席强调,“文明的活力在于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上,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交相辉映。”中国与中东国家人文交流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推进。首先是教育交流合作。双方互派留学生数量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国孔子学院在中东地区获得较高的认同度。其次是文化交流合作。如文学作品互译有助于增进双方之间的文化理解,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由埃及学者译为阿拉伯文在埃及出版,中国学者翻译的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的《风的作品之目录》中文版荣获2022年鲁迅文学奖。第三是旅游合作。如中土旅游合作已奠定坚实基础,土耳其驻华大使指出,疫情发生前,前往土耳其的中国游客数量持续增长,2019年该国接待中国游客50多万人次,疫情过后的目标是达到100万人次。
  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
  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中东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迈向命运与共。这是中国“以发展促安全”中东治理观的具体体现,其本质是中国对中东地区和平与发展诉求的积极回应。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东国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太空命运共同体”“卫生健康共同体”与“人文共同体”的构建。当前,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形势面临一些新变化,这为“中国之治”理念展开新的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目前中东地区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向,这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该地区的新常态。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第一,中东地缘格局产生了一些积极变化。虽然中东地区内部治理赤字、地缘冲突以及域外大国干涉等导致的热点问题依旧频生,如黎巴嫩教派分权制的日益失灵、美国与伊朗围绕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多层博弈仍在继续和美俄在中东地区的对峙日益明显,但阿以关系实现的新突破和中东国家自主性、灵活性的增强,也为该地区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第二,中东国家迈向后疫情时代的意愿较为强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波及中东地区以后,对地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为提振经济,许多中东国家通过加速恢复旅游业和积极主办大型体育赛事等方式振兴经济,如卡塔尔在成功举办2022年世界杯后又获得2023年亚洲杯举办权,其着眼于后疫情时代复苏经济的目标明显。第三,中东国家在倚重化石能源和高速发展数字经济上并行不悖。虽然中东产油国一直在为迈向后石油时代未雨绸缪,但化石能源的重要性并未被根本削弱,如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石油减产计划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此外,一些中东大国在发展数字经济上走在世界前列,如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在“元宇宙”领域投入巨额资本并展开了多样化实践举措。
  针对以上新变化,中国可在一些具体领域中重点发力,以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与中东合作,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优势。一是在尊重中东国家独立自主建设国家的意愿和它们与其他大国关系现状的基础上,理性认识中东国家加速“向东看”“向东转”和“向东行”趋势,并不强求中东国家向东“一边倒”,着重开拓与中东国家合作的“增量市场”。二是在全球发展倡议引领下,在兼顾“战胜疫情”和“复苏经济”上与中东国家增进共识,并围绕这两大目标在发展议程等领域展开协作。三是在加强与“欧佩克”中东成员国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机制化互动基础上,推进与中东国家的石油产业绿色发展合作。四是重点增进与中东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这有望成为中国中东合作的朝阳产业。
  总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与中东国家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日益发展,必将在新的形势下焕发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