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
-
西方主要国家的学校体育
-
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22~2023)
-
全球气候安全治理
-
日本文论 2024年第2辑(总第12辑)
-
中东研究 2024年第1期(总第88期)
-
云大地区研究(第9辑)
-
全球记忆遗产与安全
-
国别和区域研究(2024年第1期,总第23期)
-
俄罗斯三十年(1991~2021) 政治卷
-
俄罗斯三十年(1991~2021) 经济卷
-
俄罗斯三十年(1991~2021) 外交卷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3)
-
伊朗发展报告(2019~2020)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
非洲研究 2023年第2卷(总第21卷)
-
日本文论 2024年第1辑(总第11辑)
-
美国国际法实践的内在法理与外在合法性解构
-
日本学研究 第36辑
-
中国的中东欧研究(1990~2022)
-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理论与实践(第3版)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 2022年第2辑
-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总第十辑)
-
数字经济与法治 2024年第1辑(总第2辑)
-
外交文化的释义
-
透视委内瑞拉:石油国家、查韦斯和玻利瓦尔革命
-
个人信息权利体系论纲
-
劳动保护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研究
-
开放政府数据与腐败防治: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
-
医疗卫生体制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
协作共治视角下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发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六卷 2021年第4期,总第18期)
-
主要经济体数字科技战略与治理体系研究
-
古巴社会建设研究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
-
中国金融科技安全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
-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变革时期建设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全球价值链
-
全球教育评价研究报告No.1
-
互联互通:中国特色跨境资本市场治理之道
-
大国形象论纲
-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总第九辑)
-
中国边疆学(第十八辑)
-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第八辑)
-
海洋史研究(第二十二辑) 海洋与物质文化交流专辑
-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战略导向与新产品开发绩效
-
全球恐怖活动与反恐怖斗争研究报告No.4(2022~2023)
-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
-
南开日本研究 2024年第1辑(总第30辑)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绿色协同演化研究
-
日本文论 2023年第2辑(总第10辑)
-
全球气候合作机制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23)
-
土耳其研究(第4辑):环黑海研究专辑
-
土耳其研究 第3辑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4)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中亚卷)
-
新丝路学刊 总第16期
-
中国主题图书在丹麦的出版:以北京图书为例
-
日本文论 2023年第1辑(总第9辑)
-
敏捷与协同:人工智能治理理念与实践前沿
-
中拉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
美国百年全球战略
-
中国海洋经济(第15辑)
-
南亚问题研究 2024年第1辑(总第1辑)
-
国际海上交通安全的法律保障
-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23)
-
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开放发展新战略
-
风险放大与防控:全球价值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中外经济特区比较研究
-
北大史学(第26辑)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比较优势研究
-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
亚洲文明史研究 2023年第1辑(总第1辑)
-
国际日本研究(第2辑)
-
国际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研究
-
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21~2022)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七卷 2022年第1、2期,总第19期)
-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改革创新典型案例(2022)
-
中东研究 2023年第2期(总第87期)
-
亚太国家研究(第4辑)
-
中国题材纪录片创作与国际传播案例库
-
阿拉伯研究论丛 总第14期
-
云大地区研究(第8期)
-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十一辑)
-
国际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东北亚卷)
-
转型中的吉尔吉斯斯坦经济
-
世界湾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3)
-
非洲研究 2023年第1卷(总第20卷)
-
以色列研究(第3辑)
-
东亚文明 第4辑
-
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协同研究
-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
西方发展经济学思想前沿
-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22)
-
数字治理评论(第4辑)
-
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超越历史困局
-
中等强国:全球治理崛起的新角色
-
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东南亚能源安全体系研究
-
海洋史研究(第十九辑)
-
东北亚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第一辑)
-
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演进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
-
全球恐怖活动与反恐怖斗争研究报告No.3(2021~2022)
-
东南亚学(第1辑)
-
全球恐怖活动与反恐怖斗争研究报告No.2(2020~2021)
-
数字生态与治理 第一辑
-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模式与路径
-
工业机器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机制与发展对策
-
日本学研究 第35辑
-
亚洲与世界(第6辑)
-
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发展、互利共赢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021)
-
北京对外文化传播发展研究报告(2021~2022)
-
亚洲与世界(第5辑)
-
数字经济与法治 2023年第1辑(总第1辑)
-
论发展型国家:中国道路实践
-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路径研究
-
欧洲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影响
-
成事在人:人口、金融与资本通论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3)
-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第七辑)
-
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研究
-
海上来风:近代东海关贸易报告(1864—1919)
-
中国茶叶与近代欧洲
-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十辑
-
南开日本研究 2023年第2辑(总第29辑)
-
世界矿业发展报告(2022~2023)
-
日本研究论丛(第5辑)
-
OFDI区位选择: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与风险不确定性
-
丝路城市2.0
-
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研究 第一辑
-
太平洋岛国研究(第七辑)
-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九辑(粟特研究专号)
-
越南研究(2020年 总第4期)
-
新形势下中非经济合作研究
-
中东研究 2023年第1期(总第86期)
-
全球失衡调整的可持续性:一般规律与中国案例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六卷 2021年第3期,总第17期)
-
国际能源网络研究:权力、结构与演化
-
澳大利亚研究(第5辑)
-
数字经济规范发展与市场治理
-
新丝路学刊 总第15期
-
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州发展报告(2020)
-
ESG合规管理实务与前沿问题
-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十六辑)
-
海洋史研究(第二十一辑)
-
博弈论教程
-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
欧元区金融与经济治理改革
-
日本研究论丛(第4辑)
-
沿边开放发展报告(2021~2022)
-
中东研究 2022年第2期(总第85期)
-
中国与域外(第五辑)
-
当代美国的不平等: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的一项研究
-
世界华文教学(第十一辑)
-
国际儒学论丛(第12辑)
-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总第八辑
-
国际服务贸易评论(第5辑)
-
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研究
-
日本的历史与政治
-
非通用语国家教育发展报告
-
数字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
东共体法律制度对东非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2)
-
非洲研究 2022年第2卷(总第19卷)
-
德国统一的左翼观点:文献与研究(第一卷 外交与安全政策)
-
南开日本研究 2023年第1辑(总第28辑)
-
政治经济学前沿报告(2022)
-
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 2022年第1辑
-
人工智能:数字时代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
贸易便利化、进口中间品与企业出口绩效
-
美国移民入境政策改革研究(1945~1965)
-
全球史(第2辑)
-
施工企业外派员工安全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
中国边疆学(第十六辑)
-
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华商与华工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2)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年第2期 总第30期
-
数字经济与区块链发展研究报告
-
高等工程教育评价研究
-
日本学研究 第34辑
-
自由贸易协定劳工标准的最新发展
-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九辑)
-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22)
-
漂在淡马锡:一个技术移民群体的流动与身份
-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第六辑)
-
云大地区研究 2022年第1期(总第7期)
-
“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
英国殖民时期非洲本土语言文学嬗变研究(1900~1960)
-
新形势下区域合作理论与东亚区域合作实现路径探讨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2年下卷(总第27卷)
-
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与俄国对外政策研究
-
国际服务贸易评论(第4辑)
-
中国海洋经济(第14辑)
-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与对策研究
-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
-
能源资本化及其市场支撑体系建设研究
-
西方全球史学研究
-
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传播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北亚卷)
-
拉美殖民地时期经济制度的形成、演化及其影响(1492—1804)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 2022年第1期 总第7期
-
海洋史研究(第二十辑)(青年学者专辑)
-
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 2021年第2辑
-
北外法学(2022年第2期 总第8期)
-
回鹘文文献汉语借词研究
-
当代埃及民生研究(1952~2018)
-
金融危机以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
-
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研究报告(2021)
-
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发展
-
日本学研究 第33辑
-
中国稳外资实践与策略
-
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20~2021)
-
外国高等教育发展创新研究
-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第五辑)
-
全球地方主义视角下的跨国城市气候网络研究
-
世界湾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2)
-
东亚文明 第3辑
-
中俄经贸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
-
美国滞胀:历史殷鉴、经济逻辑与政策启示
-
海归董事与中国企业跨境并购
-
在幻想的冰山下:欧美奇幻文学的故事世界和文本系统
-
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第一卷)
-
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第六卷)
-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十辑)
-
阿拉伯研究论丛 总第13期
-
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
-
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进程2021年度报告
-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总第七辑
-
开放与创新
-
中国文化安全研究
-
西方模式与中国道路:世界历史视野下的比较研究
-
全球国际学校发展与中国实践
-
中国海洋经济(第13辑)
-
日本文论 2022年第2辑(总第8辑)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年第1期 总第29期
-
日本文论 2022年第1辑(总第7辑)
-
基于《韩国文集丛刊》考察徐福东渡与文化传播
-
希伯来叙事与民族认同研究
-
阿兰·巴迪欧的“非美学”批评研究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贸易效应研究
-
重塑
-
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20)
-
中东研究 2022年第1期(总第84期)
-
云大地区研究 2021年第2期(总第6期)
-
燃气分布式能源产业报告(2022)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跨境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识别模式与防控体系
-
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理论研究
-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改革创新典型案例(2021)
-
日本科技创新:第四次产业革命中的进展
-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十五辑)
-
博弈与合作:全球互联网治理简史(1965~2022)
-
亚太水资源安全治理与合作
-
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机制、效果与对策
-
中外收入分配制度研究
-
国家建构与认同:理论与实证
-
“俄罗斯学”在中国(第五辑)
-
QFII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研究
-
走向数字未来:新技术革命与全球治理选择
-
非洲研究 2022年第1卷(总第18卷)
-
国际服务贸易评论(第3辑)
-
国际儒学论丛(第11辑)
-
大象曼舞:后冷战时期的印度周边外交
-
欧美国家工业化研究(1700~1914)
-
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与路径
-
规“智”: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与回应
-
数字经济:统计与测度
-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八辑
-
美国公立大学积极差别待遇录取政策研究
-
现代能源经济学
-
航空经济: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21)
-
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
二战前后中国知识界的战争与和平观:基于报刊所见
-
国际日本研究(第1辑)
-
西部发展研究 2021年第2期 总第16期
-
国际公共产品供求体系新变化与中国的选择
-
新时代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2022)
-
世界可持续发展历史轨迹
-
新丝路学刊 总第14期
-
2021,新时代的崭新画卷
-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第一辑)
-
南非经济、产业及教育概览
-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21)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六卷 2021年第2期,总第16期)
-
西方历史上的瘟疫
-
西方伦理学原著导读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1)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1)
-
人权研究(第二十五卷)
-
跨文化研究(总第11辑)
-
唐廷枢研究(第2辑)
-
阿拉伯研究论丛 总第12期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
非洲法语地区发展报告(2021)
-
德国哲学(2021年卷)总第40期
-
世界华文教学(第十辑)
-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九辑)
-
从全球价值链到国家价值链:中国自主开放与创新之路
-
中国粮食进口问题研究
-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现实挑战与落实之道
-
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20年:历史、经验与展望
-
20世纪美国激进思想传统
-
太平洋岛国研究(第六辑)
-
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
-
中印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比较
-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总第四辑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 总第8期
-
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 2021年第1辑
-
中国新移民在南非的跨文化适应
-
情感的自然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2)
-
海洋史研究(第十八辑)(印度洋史专辑)
-
能源转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
日本学研究 第32辑
-
二十国集团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转型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研究
-
中国边疆学(第十五辑)
-
在宗教与世俗之间
-
深圳经济特区金融40年
-
碳中和产业路线
-
China’s 70-Year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全2册)
-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外汇储备管理研究
-
北大史学(第22辑)
-
数字普惠金融:理论逻辑与经济效应
-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七辑
-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与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
亚洲与世界(第4辑)
-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改革创新典型案例(2019)
-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20·秋之卷
-
中国农业碳减排路径研究
-
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研究
-
珠江论丛(2021年第1~2辑 总第29~30辑)
-
低碳环保型社会:日本经验与镜鉴
-
非洲研究 2021年第1卷(总第17卷)
-
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2019)
-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八辑)
-
沿边开放发展报告(2020~2021)
-
黑龙江流域古代经济
-
全球健康视角下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
-
中国债券市场:2021
-
中国非洲研究评论(总第九辑)
-
国际ESG投资政策法规与实践
-
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
-
中国省域能源效率及政策研究
-
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
穿越藏羌彝文化走廊
-
Cambodia-Chin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towar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International Joint Study Report (No.9)
-
中国金融安全评论(第三卷)
-
海帆寻踪: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1年第4卷第3期
-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2021年卷 总第11卷)
-
以色列研究(第2辑)
-
中东研究 2021年第2期(总第83期)
-
阿拉伯研究论丛 总第11期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六卷 2021年第1期,总第15期)
-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改革创新典型案例(2020)
-
中亚国家的宗教事务管理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反极端合作
-
欧美史研究(第4辑)
-
日本文论 2021年第2辑(总第6辑)
-
中国公共外交运行机制研究
-
21世纪以来欧盟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
以色列科研体系的演变
-
中国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理论与实践(第2版)
-
中日神话传说比较研究
-
海洋地缘政治效应研究
-
数量经济研究(2021年第12卷 第4期)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 2021年第1期 总第5期
-
欧洲语言文化研究 第12辑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0)
-
坦桑尼亚剑麻产业的百年变迁
-
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西部发展研究 2021年第1期 总第15期
-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21)
-
当代泰国政治
-
国际组织学:知识论
-
云大地区研究 2021年第1期(总第5期)
-
数字金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1年第4卷第2期
-
数字世界中的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新动力、新方法
-
东亚文明 第2辑
-
风险治理的多维探索
-
企业社会责任地方立法研究
-
新丝路学刊 总第13期
-
日本文论 2021年第1辑(总第5辑)
-
人工智能与工商管理
-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概览:创新与应用前沿(2020~2021)
-
海洋史研究(第十七辑)
-
政治经济学前沿报告(2021)
-
全球化下西方工人合作社演化的制度分析
-
医疗服务供给中社会力量的作用
-
新丝路学刊 总第12期
-
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进程2020年度报告
-
老挝赫蒙族(Hmong)迁徙、离散与认同
-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八辑)
-
欧盟框架内德英分歧与博弈(1991~2019)
-
中东研究 2021年第1期(总第82期)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1年第1辑 总第27期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1年第4卷第1期
-
碳减排目标实现与政策模拟
-
西南边境口岸城镇化发展研究
-
Creativ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No.1 Creative Economy and Urban Regeneration (2019-2020)
-
中欧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实践
-
上海合作组织20年
-
中国边疆学(第十四辑)
-
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9)
-
马克思主义论坛(第16辑)
-
世界华文教学(第九辑)
-
中东研究 2020年第2期(总第12期)
-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20)
-
“俄罗斯学”在中国(第四辑)
-
世界高等教育 2021年第1期(第2卷 总第2期)
-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研究
-
西部发展研究 2020年第2期 总第14期
-
马来西亚研究报告(2019~2020)
-
德国统一的外交
-
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政党与社会团体研究
-
跨文化研究(总第9辑)
-
马克思的“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修订版)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1年第1期 总第7期)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五卷 2020年第4期,总第14期)
-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林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
-
教育信息化:中国与日本的比较
-
日本国际战略及政策研究
-
中国南非产教融合式产业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机遇研究
-
南非职业教育与教育体制研究
-
中国流通企业国际化研究
-
国际服务贸易评论(第2辑)
-
2018年的中国与世界
-
数据市场治理:构建基础性制度的理论与政策
-
马克思与福柯:现代性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
2020,我们交给时代的答卷
-
国际儒学论丛(第10辑)
-
中国海洋经济(第10辑)
-
中国减贫成就、经验和国际合作
-
2017年的中国与世界
-
中国与域外(第四辑)
-
马克思的价值
-
珠江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27辑)
-
云大地区研究 2020年第2期(总第4期)
-
网络空间治理:全球进展与中国实践
-
俄罗斯住房财政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
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
-
越南研究(2020年第1期 总第3期)
-
日本消费税改革研究
-
西北民族论丛(第二十二辑)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1)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0年第3卷第4期
-
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 2020年第2辑
-
马克思思想中的个人与共同体
-
中亚研究(总第7期)
-
边境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3辑 总第36辑)
-
数字商业管理
-
约旦现代化进程研究
-
新丝路学刊 总第11期
-
全球史(第1辑)
-
北京对外文化传播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
-
中国海洋经济(第9辑)
-
西部发展研究 2020年第1期 总第13期
-
清洁能源教育STEAM课程
-
跨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0年第3卷第3期
-
英国学派与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
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研究
-
贸易自由化、加成率与资源配置:基于多产品企业的视角
-
东亚变迁与周边世界
-
日本学研究 第31辑
-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七辑)
-
北大中东研究(总第4期)
-
新世界史(第四辑):新时代的南亚史研究
-
新加坡研究(2019卷)
-
国际服务贸易评论(第1辑)
-
太平洋岛国研究(第五辑)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2019)
-
阿拉伯研究论丛 总第10期
-
日本文论 2020年第2辑(总第4辑)
-
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发展报告(2020)
-
中国非洲研究评论(总第八辑)
-
当代日本留学生政策变迁
-
家国天下:中国发展道路与全球治理
-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绩效
-
中东研究(2020年第1期 总第11期)
-
欧洲语言文化研究 第11辑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0年第3卷第2期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 总第6期
-
泰国研究报告(2019)
-
政治经济学前沿报告(2020)
-
中国边疆与中国边疆学建构
-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决策机制
-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20)
-
土库曼斯坦油气问题多维透视
-
责任与担当(中英双语版)
-
Asian Civilization and Asia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int Study Report (No.7)
-
美国的边疆
-
中国古代军政研究
-
珠江论丛 (2019年第3-4合辑,总第25-26辑)
-
跨文化研究(总第8辑)
-
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8
-
走进长江三角洲
-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第二辑)
-
日本文论 2020年第1辑(总第3辑)
-
世界华文教学(第八辑)
-
世界经济大变局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
俄罗斯的发展道路
-
跨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调整
-
亚太国家研究(第3辑)
-
海洋史研究(第十六辑)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十辑)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2辑 总第35辑)
-
气候中国
-
中国国家形象:内涵及塑造
-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初论
-
云大地区研究 2020年第1期(总第3期)
-
澳大利亚研究 (第4辑)
-
亚洲与世界(第3辑)
-
非洲研究 2020年第1卷(总第16卷)
-
中国边疆学(第十三辑)
-
以色列研究(第1辑)
-
欧亚国家语言状况和语言政策
-
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进程2019年度报告
-
阿拉伯国家研究报告(2019/2020)
-
新丝路学刊(总第10期)
-
逆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
-
公共安全概论
-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民族主义
-
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 2020年第1辑
-
世界华文教学(第七辑)
-
亚非研究 总第15辑
-
国际经济贸易制度与法律:中国案例
-
中部绿色竞争力研究报告
-
印度尼西亚发展报告(2018)
-
“一带一部”论纲
-
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研究报告
-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东(1917~1924)
-
世界能源清洁发展与互联互通评估报告(2020)
-
非洲法语地区发展报告(2020)
-
当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结构研究
-
日本学研究 第30辑
-
中非合作·广东在行动(全3册)
-
中国与东盟国家民族语言政策对比研究
-
北冰洋研究(第二辑)
-
新丝路学刊(总第9期)
-
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研究报告(2019)
-
医疗社会史研究(第九辑 第Ⅴ卷第1期)
-
大数据与公共服务
-
政治经济学季刊(2020年第3卷 第1期)
-
阿拉伯研究论丛 总第9期
-
当代港澳研究 (2019年第2辑)
-
中东研究 2019年第2期(总第10期)
-
中国边疆学(第十二辑)
-
数据开放共享与政府管理创新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 总第5期)
-
文化和旅游产业前沿 第六辑
-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19年·第一辑)
-
摆脱战败:日本外交战略转型的国内政治根源
-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六辑)
-
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报告(2013~2018)
-
欧美史研究(第3辑)
-
南太平洋地区主义:历史变迁的逻辑
-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与实践研究
-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探索与北京的定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0)
-
数字治理评论 第3辑
-
互联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
云大地区研究(2019年第2期 总第2期)
-
数权法2.0:数权的制度建构
-
中国海洋经济 (2019年第2期 总第8期)
-
珠海潮(2019年第3-4期 总第95-96期)
-
印度国情报告(2019)
-
现代中国变动与东亚新格局(第二辑)
-
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2017)
-
欧洲语言文化研究 2019年第2辑/总第10辑
-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历史观
-
新丝路学刊 总第8期
-
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发展:欧洲与中国
-
西北民族论丛(第二十辑)
-
“俄罗斯学”在中国(第三辑)
-
非洲法语国家:发展与合作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9年第2卷第4期
-
西部发展研究 2019年第2期 总第12期
-
沿海发展研究(2019年第1期 总第6期)
-
跨文化研究(2019年第2辑 总第7辑)
-
土耳其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2期)
-
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马克思理论的双重维度
-
海洋史研究(第十四辑)
-
非洲研究 2019年第2卷(总第15卷)
-
日本的人神信仰
-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
-
澳大利亚研究 (第3辑)
-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与实践(1949~2019)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文本研究
-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
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经济合作与发展
-
中非产能合作国际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
近代日本的町村自治研究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四卷 2019年第4期,总第10期)
-
澳大利亚土著问题研究——以种族和解为线索
-
北冰洋研究(第一辑)
-
汉语国际教育文献总目 韩国卷(1900-2003)
-
当代港澳研究(2016年第2辑)
-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Competence of EFL Learners in China’s University
-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 (2018 No.1)
-
Frontiers in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Volume 7
-
北非变局对环地中海国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
欧元国际化对欧债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八辑)
-
国际减贫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5.上下册
-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路:中外联合研究报告.6.上下册
-
信息网络犯罪规制的预防转向与限度
-
政治经济学前沿报告(2019)
-
数字世界中的南南合作
-
Images of “Hua Mulan” in Films of the Past Century:Changes of Chinese Social Focus Shown on the Silver Screen
-
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
缅甸国情报告(2019)
-
太平洋岛国研究(第四辑)
-
战后日本选举与政治资金问题
-
亚洲与世界 (第2辑)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 总第4期
-
滇越边民跨境流动社会管理的历史与现实
-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文化发展论丛(2019年第1卷)
-
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理论与政策分析
-
关系中的国家(第一卷)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9年第2卷第3期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贸易关系及地位研究
-
地名的秘密
-
民商法论丛 2019年第2期 总第69卷
-
日本文论(2019年第2辑 总第2辑)
-
欧亚经济联盟:成因、现状及前景
-
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安全合作研究
-
王晓晔论反垄断法(2011~2018)
-
东西方古典语言与文明比较研究
-
全球绿色治理:直面经济增长与环境升级
-
走向繁荣的国际法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十周年所庆纪念文集【国际经济法卷】
-
走向繁荣的国际法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十周年所庆纪念文集【国际公法卷】
-
走向繁荣的国际法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十周年所庆纪念文集【国际私法卷】
-
走向繁荣的国际法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十周年所庆纪念文集(全六卷)
-
走向繁荣的国际法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十周年所庆纪念文集【国际人权法卷】
-
走向繁荣的国际法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十周年所庆纪念文集【English Volume】
-
走向繁荣的国际法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十周年所庆纪念文集【《国际法研究》卷】
-
阿拉伯研究论丛(2018年第2期 总第8期)
-
世界军事电子发展报告(2018~2019)
-
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进程2018年度报告
-
新中东秩序构建与中国对中东战略
-
特里盘查:美国警察拍身搜查规则研究
-
全球气候政治中的新兴大国群体化:结构、进程与机制分析
-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9辑)
-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下册)——第三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
-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下册)——第三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
-
新丝路学刊(2019年第1期 总第7期)
-
中国边疆学构筑文集——贺马大正先生八十华诞
-
新世界史(第三辑):新视野下的英国文明史研究
-
穆巴拉克时期的埃及
-
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8)
-
德国哲学(2018年下半年卷)
-
1816~1817年法国的经济社会危机
-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澜湄合作
-
世界史学名著导读
-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
-
美国环境政策研究(三)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四卷 2019年第3期,总第9期)
-
互联网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
-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9年第2卷第2期
-
世界华文教学(第六辑)
-
美国的欧亚战略抉择(1938~1945)
-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 总第五辑)
-
海南历史文化(特辑)
-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2019年卷 总第9卷)
-
G20国家传播环境研究
-
中东研究 2019年第1期(总第9期)
-
日本文论 2019年第1辑(总第1辑)
-
非洲研究(2019年第1卷 总第14卷)
-
阿拉伯国家形势报告(2018/2019)
-
英国养老金制度变迁:从撒切尔到特蕾莎·梅
-
新产业革命与欧盟新产业战略
-
中国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报告(2019)
-
云大地区研究(2019年第1期 总第1期)
-
西部发展研究 2019年第1期 总第11期
-
新丝路学刊 2018年第4期(总第6期)
-
生态移民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宁夏的理论与实践
-
回归后澳门公务人员制度改革研究
-
跨文化研究(2019年第1辑 总第6辑)
-
“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三卷)
-
论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8年第1期(总第7期)
-
软权力与欧盟扩大研究(科研启蒙版)
-
域外国家对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战略研究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9年第2卷第1期
-
整体视阈下马克思货币学说研究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3期)
-
权力制约视域下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
-
海洋史研究 (第十三辑)
-
欧洲语言文化研究(2019年第1辑,总第9辑)
-
全球价值链与工业发展——来自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经验
-
少子老龄化社会:中国日本共同应对的路径与未来
-
美国实用主义研究
-
平成日本社会问题解析
-
中东城市化与社会稳定研究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四卷 2019年第2期,总第8期)
-
北外法学(2019年第1期 总第1期)
-
日本学研究 第29辑
-
中阿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18)
-
上海合作组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法律保障研究——以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合作为视角
-
“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能源互联(2018)
-
地缘政治经济分析的可计算一般均衡建模
-
民商法论丛 2019年第1期 总第68卷
-
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2018)
-
越南研究(2019年第1期 总第1期)
-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International Joint Study Report (No.4)
-
当代港澳研究(2017年第1辑)
-
生存的逻辑
-
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进程2017年度报告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四卷 2019年第1期,总第7期)
-
立言——金融智库实录(第4辑)
-
梯航百货万国商(修订本)
-
欧美史研究(第1辑)
-
欧美史研究(第2辑)
-
南太平洋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合作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4辑总第29辑)
-
中国边疆安全研究(四)
-
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18)
-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分级保护研究
-
珠江论丛(2018年第4辑 总第22辑)
-
网络法学研究(2018年卷 总第1期)
-
中亚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6期)
-
亚非研究(2018年第二辑)总第14辑
-
跨文化研究 总第5辑 (2018年第2辑)
-
北大中东研究 2018年第1期(总第3期)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2018年第一辑)
-
非洲研究 2018年第2卷(总第13卷)
-
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2017年)
-
当代港澳研究(2018年第1辑)
-
当代港澳研究(2018年第2辑)
-
太平洋岛国研究(第三辑)
-
中东形势与战略(2018)
-
中国边疆学(第十辑)
-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跨国税源管理
-
国家战略研究(第2辑)
-
中东研究 2018年第2期(总第8期)
-
“一带一路”研究(2018年第1期 总第1期)
-
“俄罗斯学”在中国(第二辑)
-
东盟域内非法移民问题及治理
-
产融协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思维
-
“一带一路”环球行动报告(2018)
-
何谓智库:我的智库生涯
-
澳大利亚研究 (2018年第2辑/总第2辑)
-
“海外广东”与对外开放新格局
-
澳大利亚亚洲移民政策与亚洲新移民问题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
-
当代港澳研究(2018年第4辑,总第61辑)
-
中国智库名录 No.3
-
当代马来西亚政治
-
新丝路学刊(2018年第3期,总第5期)
-
非洲农业的转型发展与南南合作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 总第2期
-
数字治理评论 第2辑
-
西部发展研究(2018年第2期,总第10期)
-
文化发展论丛 2018年第2卷
-
当代港澳研究 (2018年第3辑)
-
民商法论丛 第67卷
-
海外同胞安全研究
-
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7)
-
亚太国家研究(第2辑)
-
中蒙俄经济走廊研究报告(2017)
-
立言
-
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机制文件汇编(上卷)
-
亚洲与世界(第1辑)
-
中国海洋经济(2018年第2期 总第6期)
-
全球秩序(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
“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多瑙河地区战略对接研究
-
撒哈拉之南:女记者的非洲视界
-
太平洋岛国研究(第二辑)
-
全球能源治理:理论、趋势与中国路径
-
土耳其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
正义的排放——全球气候治理的道德基础研究
-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6年第二辑(总第四辑)
-
从河西走廊看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区域经验
-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金融安全
-
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研究
-
巴基斯坦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
中东研究 2018年第1期(总第7期)
-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2017)国际高峰论坛成果集
-
变局与平衡:国际能源形势分析(2017~2018)
-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西亚段)概略
-
国外投融资体制研究与借鉴
-
探寻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
-
珠江论丛(2018年第3辑 总第21辑)
-
技能短缺与技能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企业海外雇工问题研究
-
国别和区域研究(2018年第2期,总第6期)
-
中国与域外(第三期)
-
巴以水争端
-
中国边疆学(第九辑)
-
G20峰会跨文化传播研究
-
澳门城市研究(2018年第1辑 总第1辑)
-
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日本学研究 第28辑
-
数据经济时代企业跨境数据流动风险管理
-
亚非研究(2018年第一辑)总第13辑
-
跨文化研究(2018年第1辑 总第4辑)
-
文化发展论丛 2018年第1卷 总第16期
-
非洲研究 2018年第1卷(总第12卷)
-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理论与实践
-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18年·第二辑)
-
西方城市管理思想与流变
-
新丝路学刊 (2018年第2期 总第4期)
-
西部发展研究(2018年第1期 总第9期)
-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实践: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的探索
-
阿拉伯国家形势报告(2017)
-
世界华文教学(第四辑)
-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
太平洋岛国旅游之密克罗尼西亚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 总第1期
-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 总第20辑)
-
新政治人类学与国家-社会关系
-
国际儒学论丛(2018年第1期 总第5期)
-
澳大利亚研究(2018年第1辑/总第1辑)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视域下的中国人权
-
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2018)
-
清华社会学评论(第九辑)
-
21世纪全球历史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
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
“亚洲校园”跨境高等教育项目质量报告
-
全球价值链:APEC主要经济体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
-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18年·第一辑)
-
轨道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平衡新模式
-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7年第1期(总第5期)
-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7年第2期(总第6期)
-
中国对日外交战略思想与实践
-
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及其非对称性研究
-
独联体区域一体化:路径与进展
-
俄罗斯东欧中亚与世界
-
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
-
日本创意城市战略研究
-
中国海洋经济(2018年第1期 总第5期)
-
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权威研究
-
珠江论丛(2018年第1辑 总第19辑)
-
马耳他:地中海的璀璨明珠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
新丝路学刊 2018年第1期(总第3期)
-
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
走向决裂
-
新优势 新举措 新发展
-
从欧洲安全到中国外交
-
中国回族学(第6卷)
-
跨文化研究 总第3辑(2017年第2辑)
-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研究
-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
沿海发展研究 2017年第2期(总第4期)
-
广东2035
-
湾区经济:探索与实践
-
西北民族论丛.第十六辑
-
中亚研究(2017年第2期,总第5期)
-
科技创新政策对经济社会促进作用及其国际比较
-
中东研究 2017年第2期(总第6期)
-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7 No.2)
-
珠江论丛(2017年第4辑 总第18辑)
-
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
互联网经济治理手册
-
亚非研究 2017年第二辑(总第12辑)
-
新丝路学刊 2017年第2期(总第2期)
-
中国边疆学(第七辑)
-
再下西洋
-
伊核问题破局多角透视
-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
-
资产负债表衰退
-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发展报告(2017)
-
欧洲移民危机与全球化困境
-
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
-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
-
公司法的私法限度与公法影响
-
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7)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4辑 总第25辑)
-
确保良好健康与持续促进人类福祉
-
数字治理评论 第1辑
-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3卷
-
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16~2017年)
-
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2017)
-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7 No.1)
-
中国边疆学(第八辑)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2017年第二辑)
-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研究
-
迈向2030:南南合作在全球发展体系中的角色变化
-
中国周边外交发展报告(2016)
-
实用阿拉伯书法教程
-
“一带一路”环球行动报告(2017)
-
“城市病”防治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2017年第一辑)
-
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
-
西部发展研究 2017年第2期 总第8期
-
白俄罗斯经济法规选编
-
解读新加坡
-
变化中的加拿大
-
西部发展研究 2017年第1期 总第7期
-
“俄罗斯学”在中国
-
当代港澳研究(2016年第1辑)
-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
-
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2016年)
-
不忘初心,走向未来
-
2016年的中国与世界
-
美国贸易便利化改革研究(2008~2016)
-
国际贸易网络结构与金融危机传染
-
中国海洋经济(2017年第2期,总第4期)
-
珠江论丛(2017年第3辑,总第17辑)
-
文化发展论丛(2017年第2卷,总第14期)
-
中国文化论衡(2017年第2期,总第4期)
-
海洋史研究(第十一辑)
-
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三)
-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
-
立言
-
当代广州学评论(2017年第1期,总第3期)
-
亲历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
-
动态因子模型:理论与G20经济体建模实践
-
资源型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
财富的积累与责任
-
韩国外交政策的困境
-
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中欧班列: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
-
以“小”生存的日本人:日本小巧文化的启示
-
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6)
-
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与创新
-
耶稣会士与晚明海上贸易
-
国外生态环境保护经验与启示
-
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
国别和区域研究(2017年第2期,总第4期)
-
国别和区域研究(2017年第1期,总第3期)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世界级城市群视阈下的天津发展
-
中亚研究(2017年第1辑,总第4辑)
-
共谋合作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
-
变化中的意大利
-
世界城市空间转型与产业转型比较研究(第2版)
-
跨文化研究 总第2辑(2017年第1辑)
-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1卷
-
文化发展论丛(世界卷)2016
-
法律与伦理(第一期.2017.No.1)
-
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文学
-
通往城市之路:农民工住房与市民化
-
中东问题研究 2016年第2期(总第4期)
-
太平洋岛国研究(第一辑)
-
经济动态与评论(2017年第1期 总第3期)
-
河南创新发展:现实与未来
-
河南开放发展:现实与未来
-
中国碳市场的设计与影响:理论、模型与政策
-
国家战略研究(第1辑)
-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全球价值链、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
-
海洋史研究(第十辑)
-
文化发展论丛(湖北卷)2016
-
新丝路学刊 2017年第1期(总第1期)
-
中国经济特区经济增长的历史透视
-
新世界史(第一辑)
-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
面向“一带一路”产业外向发展研究
-
社会法学论丛 2017年卷 总第3卷
-
低碳技术国际竞争力比较与政策环境研究
-
珠江论丛(2017年第2辑,总第16辑)
-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 第13卷
-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研究
-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7年卷 总第5期)
-
亚非研究 2017年第一辑(总第11辑)
-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研究
-
德国哲学(2016年上半年卷)
-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the Global Context:International Joint Study Report(No.1)
-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
小邦大治:新加坡的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
“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
-
“一带一路”战略与澳门文化产业机遇
-
日本复兴大战略
-
新愿景 新战略 新湖南
-
中国卫生管理研究 2017年第1期 总第2期
-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5辑)
-
2016年民营经济发展与民间投资重要数据分析报告
-
“一带一路”国家产业竞争力分析(上、下册)
-
中国海洋经济(2017年第1期 总第3期)
-
区域(2016年第2辑 总第6辑)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1、2期)
-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6 No.3)
-
互联网跨境数字化与关税征收
-
中美布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清洁能源合作
-
民族发展论坛(第二辑)
-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6年第2期(总第4期)
-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 2017年第1期(总第1期)
-
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新型城镇化研究
-
潮学集刊(第五辑)
-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基层政府职能建设
-
巴布亚新几内亚历史与现状
-
巴西在非洲的合作与投资
-
智慧城市概论
-
亚非研究(总第10辑)(2016年第二辑)
-
当代日本中国研究(第六辑 经济·环境)
-
珠江论丛(2017年第1辑,总第15辑)
-
军事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1辑 总第9辑)
-
军事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2辑 总第10辑)
-
“一带一路”与黄河旅游
-
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研究文集
-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台湾问题
-
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劳工标准
-
新加坡研究(2016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6年第4辑 总第21辑)
-
中亚安全与稳定研究
-
澳大利亚的亚洲观
-
当代广州学评论(第2辑)
-
青岛:“一带一路”城市行动(2017)
-
石油之眼
-
朋友在先
-
俄国政党史(上下卷)
-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6年第1期 总第9期)
-
经济动态与评论(2016年第2期 总第2期)
-
“一带一路”战略与西南边疆的开放、稳定与发展
-
TPP为什么陨落
-
北大中东研究 2016年第1期(总第2期)
-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6年第1期(总第3期)
-
杭州学刊 2016年第4期
-
西北民族论丛(第十四辑)
-
黄海学术论坛(2016年第2辑)
-
珠江论丛(2016年第4辑,总第14辑)
-
中国海洋经济(2016年第2期 总第2期)
-
沿海发展研究 2016年第1期(总第2期)
-
数量经济研究(2016年第7卷 第2期)
-
身份认同视角下的中德关系(1990~2013)
-
科技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2016)
-
新时期英国发展研究汇编
-
中亚研究(2016年第1辑,总第3辑)
-
转型期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研究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湖北对外开放
-
追寻政治可持续发展之路
-
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研究
-
中国边疆学(第六辑)
-
文化发展论丛(中国卷)2016
-
跨文化研究 总第1辑(2016年第1辑)
-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研究
-
经济转型:国际比较的视角与国家案例
-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6 No.2)
-
“一带一路”战略及东北亚研究
-
亚太国家研究(第1辑)
-
“一带一路”环球行动报告(2016)
-
文化发展论丛(世界卷)2015
-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三辑)
-
中国边疆学(第五辑)
-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文集(2015)
-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5年卷)
-
国际民商事诉讼竞合问题研究
-
中国中央企业走进非洲
-
文化发展论丛(湖北卷)2015
-
软权力与欧盟扩大研究
-
经济动态与评论(2016年第1期 总第1期)
-
当代港澳研究(2015年第4辑)
-
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5)
-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6 No.1)
-
国际安全评论(第二辑)
-
开创精神丝绸之路的新纪元
-
海洋史研究(第九辑)
-
亚非研究(总第九辑)
-
当代港澳研究(2015年第3辑)
-
中美经济结构与宏观政策比较
-
后危机时代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
人的安全与解放的共同体:威尔士学派安全理论研究
-
杭州学刊 2016年第2期
-
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战略传播环境研究
-
中国海洋经济(2016年第1期 总第1期)
-
数量经济研究(2016年第7卷 第1期)
-
绿色化与立法保障
-
中东问题研究 2016年第1期(总第3期)
-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5 No.3)
-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6年第一辑(总第三辑)
-
中外关系评论(第1期)
-
西亚非洲经济问题研究文选
-
美国的东亚政策
-
全球治理:困境与改革
-
文化发展论丛(中国卷)2015
-
俄罗斯文明与外交
-
国家国防动员与危机管理战略论之十六 外国局部战争动员典型实例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