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制度的法经济学研究

书 名: 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制度的法经济学研究

英 文 名:LAW AND ECONOMICS RESEARCH ON TORT LIAB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作 者:于艾思 

I S B N:978-7-5228-3818-2

丛 书 名: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侵权责任 法律主体资格 归责原则 惩罚性赔偿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中文摘要

作为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的核心力量,人工智能具有惊人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用途。以亿万级庞大数据为参数的人工智能在机器学习的指引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决策和行动...展开

作为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的核心力量,人工智能具有惊人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用途。以亿万级庞大数据为参数的人工智能在机器学习的指引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决策和行动,如自动驾驶、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所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引发侵权风险。例如,考虑到人工智能的自主性,是否应确立其法律主体地位?当人工智能自主侵害他人权益事件发生时,又应如何划分相关侵权责任,具体赔偿如何实施?这些问题正强烈地冲击着现有法律制度,潜在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容忽视。虽然成文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关于人工智能法律风险问题的思考应具有前瞻性。前瞻预判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可能带来的负外部性,并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即预防性行为和因应性制度安排,才是符合鼓励创新、预防风险这一价值取向的最佳应对方式。

人工智能侵权具有自主性、人机交互性和广泛性的特征,使得现有侵权责任制度无法完美地将人工智能侵权问题纳入现有法律责任框架下,出现了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制度供给不足、责任主体混乱、因果关系难以建立、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化解人工智能法律风险,本书尝试构建符合人工智能侵权特征的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制度,将人工智能侵权外部成本内部化,激励侵权事故当事人采取有效注意水平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人工智能侵权风险,实现制度效率均衡。规则与事实之间存在着永恒的间隙,而科学理论是弥补这种间隙的重要工具。本书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人工智能立法实践,在借鉴法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博弈分析的研究方法,遵循“责任界定——行为激励——制度选择”的逻辑脉络,展开对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制度的两个核心问题——“人工智能侵权是否构成”和“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如何分配”的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制度建构思路。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人工智能侵权这一法律问题,既能够从理论上丰富人工智能侵权风险规制的研究成果,又能够从实践上帮助破解现行法律制度在应对人工智能侵权风险中的困境,为司法实践提供稳定预期,提升法律的威慑力和救济效率,达到以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的方式来防范人工智能侵权风险的目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