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专家观点

哈萨克斯坦在中哈产能合作中的“政治反应”

来源:《欧亚经济》2018年第4期 作者:肖斌 发布时间:2019-04-08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理解当代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的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推动地区间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倡议。作为该倡议的一部分,中哈之间产能合作已成为合作典范。但在中哈产能合作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由国家中心主义衍生的“政治反应”(Political Reaction)已在哈萨克斯坦抬头,并对中哈合作的深入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完全市场经济和国家禀赋差异前提下,哈萨克斯坦“政治反应”是自发且长期存在于中哈产能合作之中的,经济及非经济“政治反应”同时出现的,并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中地位、市场吸引力和国际协调力、哈萨克斯坦社会精英对中国认识变化的。因此,中国需要理性地看待中哈产能合作中的“政治反应”,建立合理的预防机制,从而使中哈产能合作预期的合作收益。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部分,中哈产能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17年9月份中哈两国贸易总额73.75亿美元),两国重点项目合同金额已达270多亿美元,并建立了20亿美元的中哈产能合作基金;中哈地方合作发展迅速,中哈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中心、阿克陶海港经济特区哈中工业园、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合作项目取得进展;本币使用、融机构间合作和金融监管等领域合作正有序推进。2017年9月25日人民币、坚戈在哈萨克斯坦证券交易所开始开盘交易。

  在产能合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中哈合作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科学地分析这些问题。但是,单纯地用经济学或政治学理论来分析这些问题则存在着解释力不足的问题。既有研究在理论选择上大都是建立经济学基础上分析问题的,基于IPE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受分析工具所限,国内关于中哈产能合作的研究成果,忽视了国家间经济技术合作背后的、那些影响国家主权或利益的因素。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理论工具——“政治反应”(Political Reaction),分析中哈产能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机理,目的是更好地推动中哈产能合作的顺利发展。

  理解国家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的行为极为重要,这可以使我们更加充分的考察其对外行为的选择方式。在中哈产能合作中,根据时间、空间、程度等哈萨克斯坦制衡的合作策略有可以划分出很多类型来。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分析哈萨克斯坦的“政治反应”,结合中哈产能合作现状及合作领域,本文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选择多元化的国际金融合作

  国际金融合作是促进国家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直接动力。国际金融合作的种类繁多,包括贷款、证券、货币结算、官方援助等等。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后对其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主要目标是“去苏联化”,并建立符合哈萨克斯坦发展需要的金融体系。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来看,哈萨克斯坦对金融体系的改革是成功的。哈萨克斯坦在独联体国家中全球竞争力排第三(全球第57位),仅次于阿塞拜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对国际金融合作持开放的态度,但具体到策略选择上,哈萨克斯坦选择了多元化的国际金融合作策略,即保持俄罗斯金融合作关系;重点发展伊斯兰金融;围绕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确立哈萨克斯坦中亚金融中心地位。

  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传统的金融合作伙伴,保持与俄罗斯金融合作关系也是哈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近年来,俄罗斯每年在哈萨克斯坦投资超过1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投资也不断增加,仅在2016年哈萨克斯坦就向俄罗斯投资7亿美元。在哈萨克斯坦《2018—2022年国家投资战略》中,俄罗斯与其他十国一起被列为主要投资伙伴国。

  在哈萨克斯坦多元化国际金融合作中,“伊斯兰金融”的地位十分突出。哈萨克斯坦2011年重新修订了有关“伊斯兰金融”的法律,加强了央行监管。不过,哈萨克斯坦对“伊斯兰金融”政策取向是积极的,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借此获得了全球伊斯兰金融奖。哈萨克斯坦的目标是把阿斯塔纳金融中心打造成独联体和欧亚经济联盟的伊斯兰金融中心。

二、 选择限制中国商品的贸易合作策略

  尽管每个国家都希望他国完全开放市场,但它们通常又尽可能的保护本国市场。国家和国内利益同样惧怕一个由市场确定的规则,由相对价格决定贸易模式和贸易利润分配的世界。自政府间多边国际贸易协定签订以来,国际贸易飞速发展,但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除,并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到新贸易保护主义。

  中哈两国贸易关系联系非常紧密,在贸易结构上,哈萨克斯坦主要向中国出口能源、有色金属等,占哈中贸易比重的50.6%(2017年1—8月),而在2011—2015年期间能源、有色金属的贸易比重曾高达73%—82%。中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电子、轻工纺织等产品。对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间的贸易合作,俄罗斯学者认为,中亚已成为中国产品的市场。出于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在中亚地区事务上中国十分重视协调好与俄罗斯的关系,中哈两国贸易水平也基本保持在一定的空间之内。但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低迷不振,哈萨克斯坦在中哈贸易中保持顺差的地位开始动摇,在哈萨克斯坦国内对中国商品实施进口限制政策已逐渐成势。

  随着中国商品向哈萨克斯坦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哈萨克斯坦的“政治反应”表现出强制衡合作。除发展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贸易关系外,印度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削弱中国商品在哈国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工具。因为在很多廉价进口商品上,只有印度与中国有竞争力,甚至可以取代中国商品。印度已是哈萨克斯坦在亚洲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三、 选择保护性投资政策

  投资审查属于政府行为,通常是国家限制或引导外资进入特定经济领域的工具,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外资对国家安全的负面影响。作为中亚社会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自独立来哈萨克斯坦已吸引外资2800亿美元(截至2016年12月),荷兰、美国、瑞士和法国是主要投资国,中国位列第五位,外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领域集中在采矿业、科技领域和制造业。

  能源领域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独立后,为了尽可能多的获得国家发展的资本,哈萨克斯坦向外资开放能源领域。通过吸引外资,哈萨克斯坦不仅减轻了能源销售和运输对俄罗斯的依赖,而且基本建成了完整的能源产业链。但在能源领域发展的同时,哈萨克斯坦“荷兰病”日益严重,并影响到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除通过国家发展战略引导外资投向非能源领域外,哈萨克斯坦选择是组合式保护性投资政策,即包括货币和税收、反垄断法、外商投资法、劳动法、矿产资源法等一揽子政策。为了实现国家发展的“2050战略目标,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对于哈萨克斯坦政府非常迫切。哈萨克斯坦政府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设想已体现在中哈产能合作中。

四、 寻求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国家中心主义的驱动下,哈萨克斯坦倾向于于把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扩大或实现本国目标的途径。在与大国的合作策略中,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会成为哈萨克斯坦制衡大国的工具,并表现为内部和外部制衡两种形式。

  从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来看,中亚地区存在很多潜在优势,诸如各国的文化包容性强、历史交往密切、促进国家发展的需要强烈、领导人间关系良好等。但是受制于地区极性、自身实力和其他中亚国家的合作意愿,哈萨克斯坦目前不能运用内部制衡在与大国的合作策略中。

五、 非经济领域的“政治反应”

  在中哈产能合作中,哈萨克斯坦的“政治反应”也会选择诸多非经济行为,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投资项目配套环境保护计划、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及利用。

  投资项目配套环境保护计划。根据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科学家监测,哈萨克斯坦有75%国土存在环境风险,大约有500多万哈萨克斯坦居民生活在有大气污染的环境中,其中200多万人生活在高度污染的大气中。哈萨克斯坦每年大气污染量大约为300万吨。工业排放是哈萨克斯坦大气污染的主因,占总量的85%。此外,哈萨克斯坦还面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露天堆放的生活垃圾占总量的97%,其中大部分不符合哈萨克斯坦环境保护法要求。

  在中哈产能合作中,阿拉木图、奇姆肯特、卡拉甘达、阿克纠宾、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塞梅(苏联时期核试验基地)、乌拉尔斯克等老城市往往是项目较集中的地方,直接原因是得益于其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阿斯塔纳则属于新兴的投资热点城市。但哈萨克斯坦的老工业城市普遍存在环境问题,阿拉木图、奇姆肯特、卡拉甘达、阿克纠宾、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等都属于大气污染水平较高的城市。

  目前,中资企业前期投资的大型项目多以石油化工为主,尽管已加大在环境保护上投入,但因市场和成本的原因,中资企业环境保护配套项目在哈萨克斯坦眼中依然不足,石化和冶金领域依然是问题的焦点。为此,在中资企业进入哈萨克斯坦石化和冶金领域时,哈萨克斯坦对企业环境保护配套项目的要求、检查相对多。

  (作者: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摘自《欧亚经济》2018年第4期《哈萨克斯坦在中哈产能合作中的政治反应:基于IPE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