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我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协会,感谢西悉尼大学为了我的同事和朋友李尧教授的澳大利亚文学翻译系列书籍而举办这个发布会。我还要特别感谢西悉尼大学的澳大利亚——中国艺术和文化研究院,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以及内蒙古师范大学为此项目提供的慷慨资助。同时也感谢青岛出版社的支持。韩静博士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由衷感谢她。
作者简介
-
翟崑:
东博会上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背后的深层含义
-
丁一凡:
“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增添动能
-
岳云霞:
经贸合作推动中拉“一带一路”共建行稳致远
-
郑永年:
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
崔洪建:
中欧班列助力全球供应链安全畅通
-
朱克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积蓄经济发展动能
-
于洪君:
共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
张婷婷:
后疫情时代,如何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话语权
-
黄奇帆:
“双循环”战略是“一带一路”建设新契机
-
孙洪波:
拉美地区局部动荡:表现、根源及前景
-
张建平:
中国服务贸易“蛋糕”会越做越大
-
卞永祖:
中国新发展格局给全球化添活力
-
林永亮:
“一带一路”合作体系:基础框架与发展路径
-
史志钦:
用战略定力护航“一带一路”
-
刘中民: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阿关系的最大动力
-
梁海明:
发展“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的挑战
-
门洪华:
“一带一路”与中国—世界互动关系
-
孙贤胜:
优化“一带一路”项目 突出能源安全重点
-
王南湜:
“共同体”命题的哲学阐释
-
黄勇:
开放合作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