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几乎没有人怀疑萨福(Sappho)作为诗人的天才,但如何理解其天才进而品鉴其作品,则始终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曾在古典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有关萨福(以及阿尔凯奥斯)诗歌语言之“口语性”(vernacular)假设[1],将萨福的诗歌语言理解为在莱斯波斯地区流行的、根本有别于文学作品特别是荷马史诗的语言的“日常口语”,已经伴随着各种研究成果在20世纪60年代失去广泛认同。这也使建立在萨福诗歌之“口语性”假设基础上的有关其作品的“常态”(normal)-“非常态”(abnormal)... 展开
文章摘要:几乎没有人怀疑萨福(Sappho)作为诗人的天才,但如何理解其天才进而品鉴其作品,则始终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曾在古典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有关萨福(以及阿尔凯奥斯)诗歌语言之“口语性”(vernacular)假设[1],将萨福的诗歌语言理解为在莱斯波斯地区流行的、根本有别于文学作品特别是荷马史诗的语言的“日常口语”,已经伴随着各种研究成果在20世纪60年代失去广泛认同。这也使建立在萨福诗歌之“口语性”假设基础上的有关其作品的“常态”(normal)-“非常态”(abnormal)...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