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印度尼西亚商业发展概况

所属图书:印度尼西亚 图书作者:王受业 梁敏和 刘新生 出版时间:2006年04月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9193字 报告页数:1页

文章摘要:印尼独立前全国约有7040万人。67.7%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6%左右,即400余万人。爪哇岛农商各业比较发达,那时从商人口也只有爪哇总人口(4800.04万)的3%左右,即145万人。所谓“从商”,即以小商小贩为业。伴随华人经济开拓的步伐,华人的商业传统与当地的物资条件相结合,经过漫长的艰辛努力,在印尼全国建立起分布广泛的商业网络。坐落在首都雅加达唐人街的“格罗多”(Gelodo)于18世纪40年代已是闻名南洋的购物中心,成为沟通印尼城乡物资流... 展开

文章摘要:印尼独立前全国约有7040万人。67.7%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6%左右,即400余万人。爪哇岛农商各业比较发达,那时从商人口也只有爪哇总人口(4800.04万)的3%左右,即145万人。所谓“从商”,即以小商小贩为业。伴随华人经济开拓的步伐,华人的商业传统与当地的物资条件相结合,经过漫长的艰辛努力,在印尼全国建立起分布广泛的商业网络。坐落在首都雅加达唐人街的“格罗多”(Gelodo)于18世纪40年代已是闻名南洋的购物中心,成为沟通印尼城乡物资流通的贸易集散地。1966年政府在雅加达丹姆林(Thamrin)建立起第一家百货商场——莎琳娜商场,成为国营商业的先锋。12年以后,即1978年才相继出现一些规模不等的百货商场,如杜达·美林(Duta Merlin),哈亚姆·武鲁大厦(Hayam Wuruk Plaza)等。1988年以后自选市场、购物中心陆续出现,平均每年有4~5家新购物中心开业。商品与物资的流通网主要仍在大街小巷的肩挑贩、小摊贩、小百货商店中间。70年代欧美日以“专卖协议”形式进入印尼商品零售业,90年代以来,一座座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在市中心和公寓区矗

收起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