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新干预主义对中东地区安全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作者:王林聪 所属图书:中东发展报告No.15(2012~2013) 图书作者:杨光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16713字 报告页数:18页

文章摘要:新干预主义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从“人道主义干涉”到“保护的责任”的变化反映了西方新干预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演变过程。中东变局以来,西方大国对中东地区的政策,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展现了新干预主义的基本特点和内涵:以“人权高于主权”“保护的责任”为理论依据,以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和地区组织(阿盟)支持为合法基础,以“协调外交”、集体(北约)军事行动、武装反对派等为主要途径,进而达到推动政权更迭的目的,由此形成了新的干预模式... 展开

文章摘要:新干预主义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从“人道主义干涉”到“保护的责任”的变化反映了西方新干预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演变过程。中东变局以来,西方大国对中东地区的政策,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展现了新干预主义的基本特点和内涵:以“人权高于主权”“保护的责任”为理论依据,以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和地区组织(阿盟)支持为合法基础,以“协调外交”、集体(北约)军事行动、武装反对派等为主要途径,进而达到推动政权更迭的目的,由此形成了新的干预模式——“利比亚模式”。叙利亚内战以及叙利亚危机国际化乃是西方大国导演的“利比亚模式”的翻版。因此,西方新干预主义不仅改变了中东变局的走向和轨迹,致使许多国家政治转型进程发生扭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东地缘格局的变动,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动荡态势,使中东地区安全问题凸现、安全困境突出。与此同时,西方新干涉主义直接冲击着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体系,它对国际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并对既有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收起

作者简介

王林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东历史、政治、社会和国际关系研究。现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当代中东发展”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研究项目。主要代表作有著作《中东国家民主化问题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和《中国与埃及友好关系》(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论文《中东安全问题及其治理》(《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12期)等。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