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2.“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变化

作者:周小兵 所属图书:亚太地区经济结构变迁研究(1950~2010) 图书作者:周小兵 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1323字 报告页数:1页

文章摘要:20世纪60年代至今,“亚洲四小龙”基本完成了它们的工业化进程,并已相继进入向工业化后期社会的转进阶段,而它们的产业结构则正是显示这一转折的主 要指标。从这些经济体的制造业占GDP比重可以较清晰地看出它们的工业与制造业的上升、持平以至转折下降等主要阶段,而它们的农业与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基本相同。它们的制造业比重变化大致有两个 特点:(1)较明显完整的制造业上升至下降的转换阶段“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它... 展开

文章摘要:20世纪60年代至今,“亚洲四小龙”基本完成了它们的工业化进程,并已相继进入向工业化后期社会的转进阶段,而它们的产业结构则正是显示这一转折的主 要指标。从这些经济体的制造业占GDP比重可以较清晰地看出它们的工业与制造业的上升、持平以至转折下降等主要阶段,而它们的农业与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基本相同。它们的制造业比重变化大致有两个 特点:(1)较明显完整的制造业上升至下降的转换阶段“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它们的共同点是制造业和工业在50年的时间里大致都完成了上升期、持平后的向下转折,并已有明显的相对下降。其中最典型的是中国台湾,它的工业和制造业比重在较短的时期内完成了明显的上升、持平和转降等三个阶段;其次是中国香港,它的制造业上升期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但由于前期资料不全,上升与持平阶段不清晰,但大致轮廓特别是后期的迅速下降还是很明显的。另一类是韩国和新加坡。它们的制造业比重在停止上升转入高平台区间后,持续了相对较长的时期没有出现明显的向下转折期。韩国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制造业比重上升期,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转折后进入持平期,至今已达20年

收起

作者简介

周小兵:1954年生,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亚太经济。著有《马来西亚—跨入工业化的穆斯林国家》(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6)、《世界及区域贸易市场变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条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主编有《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等。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