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中国的中东欧次区域研究

作者:徐刚 所属图书:中国的中东欧研究(1990~2022) 图书作者:徐刚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报告字数:24187字 报告页数:20页

文章摘要:区域与次区域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使用“次”是从地理范围上讲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就欧洲来看,按照地理区位划分,可以分为西欧、北欧、南欧、中欧、东南欧、中东欧等区域。经常被称为次区域的有南欧六国、北欧五国、中欧四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东欧十三国或十六国、西巴尔干六成员以及巴尔干或东南欧国家等。同时,一些次区域合作机制或架构也被称为次区域或次区域集团,如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ád Group)。也就是说,从次区域的层面看,中东欧地区至少包括维谢... 展开

文章摘要:区域与次区域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使用“次”是从地理范围上讲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就欧洲来看,按照地理区位划分,可以分为西欧、北欧、南欧、中欧、东南欧、中东欧等区域。经常被称为次区域的有南欧六国、北欧五国、中欧四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东欧十三国或十六国、西巴尔干六成员以及巴尔干或东南欧国家等。同时,一些次区域合作机制或架构也被称为次区域或次区域集团,如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ád Group)。也就是说,从次区域的层面看,中东欧地区至少包括维谢格拉德集团、西巴尔干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区域。同时,虽然巴尔干国家不全部都是中东欧国家,但是把巴尔干作为次区域考察既涵盖了西巴尔干地区,又能将西巴尔干之外国家的情况纳入。因此,本文拟就中国学界对维谢格拉德集团、巴尔干以及波罗的海等三个次区域或区域集团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收起

作者简介

徐刚:徐刚 原名徐凤江,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2017年在中国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使馆政治处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巴尔干问题、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欧盟外交。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数项。著有《巴尔干联合思想与实践:1797~1948》(2022)、《巴尔干地区合作与欧洲一体化》(2016)、《列国志·罗马尼亚》(合著,2016)、《中东欧转型30年:新格局、新治理与新合作》(参著,2022)、《曲折的历程:中东欧卷》(参著,2015)。在《欧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20~2021年担任《世界知识》“大江东去”专栏作者,发表学术时评文章30余篇。荣获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习标兵、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年度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优秀称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维谢格拉德集团研究
第二节 巴尔干研究
第三节 波罗的海区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