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儒家哲学中的人文精神研究

所属图书:比较哲学视野下的中外人文精神 图书作者:孙伟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34155字 报告页数:47页

文章摘要:中国人文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人文”一说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刚柔相交,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周易·系辞下》提出,天、地、人“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最早对此的解释是:“刚柔相交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周易正义·上经随传卷三》)后来唐代... 展开

文章摘要:中国人文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人文”一说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刚柔相交,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周易·系辞下》提出,天、地、人“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最早对此的解释是:“刚柔相交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周易正义·上经随传卷三》)后来唐代人对此的解释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周易正义·上经随传卷三》)宋代程颐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时之迁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伊川易传》)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文”思想的深刻性在于:(1)“人文”要取“天文”之道。“天文”之道是刚柔、阴阳的结合,同样“人文”也是人类社会中刚柔、阴阳因素的结合,“物相杂,故曰文”。(2)“人文”的核心在

收起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一 儒家的天人观
二 儒家的道德教化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