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2014~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研究项目立项情况分析

导语:“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走过8年历程,逐步成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梳理2014~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研究项目立项情况,有助于把握和平发展新时期我国区域合作与多边合作领域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了解对外开放深化阶段中外互联互通研究方向,助力用户从学术科研视角把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7年856个项目,核心区、枢纽城市表现突出

立项项目共计856个,分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属于“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新疆、福建,拥有枢纽港口或机场的上海、浙江、广东等立项项目众多。

在核心区中,新疆立项项目共62个,占比7.2%,项目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竞合战略解析、产业链构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等;福建立项项目共29个,占比3.4%,项目主要为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文本挖掘、东南亚华人文化认同研究等。

在交通枢纽城市中,上海立项73个,占比8.5%,项目既关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情、合作机制、战略对接等主题,又注重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东部沿海地区与倡议对接研究;浙江立项37个,占比4.3%,主题与电子商务、对外贸易等本省发展优势相结合,反映出政策研究重点与地方发展需求相融合的特征。

北京、上海、新疆立项数量位列前三,共计253项,占比29.6%。陕西、广西、云南、甘肃紧随其后,项目聚焦区域合作机制、丝路历史与语言文化研究等,反映出深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省份将实践探索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特征。

2014~2020年“一带一路”研究立项项目省、市分布情况

立项项目迅速增长,青年项目持续增长

“一带一路”研究立项项目数量从2014年的31项上升至2020年的104项,在2017、2018年数量达到顶峰,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迅速推进密切相关。“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对“一带一路”研究主题和研究视角提出新要求,故立项项目在2019、2020年略有回落。

2014~2020年“一带一路”研究各类立项项目变化

立项项目以一般项目为主,青年项目、西部项目次之。重大项目占比在2014年达到顶峰,占当年项目总数的19.35%,体现学界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号召,投身重点主题研究。西部项目数量在2014、2015年占比分别达35.48%、29.03%,体现西部地区对“一带一路”倡议反映迅速,学者积极参与相关研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西部发展战略对接,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外译项目共计32项,以国际问题研究、政治学、考古学、中国历史、体育学为主,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与合作机制、丝路学研究为主。

2014~2020年“一带一路”研究各类立项项目占比情况

与西部项目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同,青年项目数量后来居上,成为仅次于一般项目的第二大项目类型,反映出青年学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关注。青年项目由2014年的4个增加至2020年的25个,7年间立项总数达151个,涉及学科由最初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理论经济3个学科扩展至18个,表明国家在调动青年学者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热情与积极性卓有成效,逐步推动学科体系建设与完善,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2014~2020年“一带一路”研究青年项目、西部项目立项情况对比

研究主题紧跟“一带一路”建设,凸显共商共建共享

2014年,“一带一路”研究开始登上学术舞台,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及构想等研究主题。立项项目共计31个,以西部项目为主,但重大项目占比达19.35%,反映出国家对该主题研究的重视和期待。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合作重点与合作机制。“一带一路”研究立项项目开始迅速增长,数量为2014年的3倍,主题涉及“一带一路”建设对策研究、合作机制研究等,应用对策性研究项目占比76%。

76%
2014~2020年“一带一路”研究立项项目中应用对策性研究占比

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确定了一批重点项目。与此对应,2017、2018年立项项目呈井喷式发展,共计335个,学科涵盖国际问题研究、应用经济、理论经济、民族问题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法学等,呼应论坛为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的核心精神与主旨。

同时,古代丝绸之路相关研究亦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与近代新商道的开辟研究”“边疆治理视野下的明代绿洲丝绸之路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香料贸易研究”等彰显别样学术价值,为整体“一带一路”研究版图的完善做出贡献。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基本形成以高峰论坛为引领、各领域多双边合作为支撑的国际合作架构。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国已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秉承会议精神,2019、2020年立项项目共249项,相较2017、2018年,立项项目凸显“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属性,更加聚焦合作、对外传播、投资领域,并重视对具体实践的优化提升,同时针对新问题、新挑战提出对策。

覆盖24个学科,研究视角日趋多元

立项项目共涉及24个学科。学科由2014年的9个扩展至24个,反映出“一带一路”研究的研究视角日趋多元。国际问题研究、应用经济、理论经济为三大核心学科,立项项目占比42.64%,共计365项。

2014~2020年立项项目学科分布

国际问题研究主要探究“一带一路”建设中竞争与合作的战略选择、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及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应用经济主要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往来、我国对外投资情况,寻求产业升级与转型路径。理论经济主要涉及构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框架、创新对外区域合作路径等。

2014~2020年3个主要学科立项数量变化

丝路学来自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性文化概念的提出,涵盖文化、历史、宗教、民族、考古等人文科学,以及地理、气象、地质、生物等自然科学,在“一带一路”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2014~2020年立项项目中,丝路学相关有186个,占比21.7%,涵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语言学等9个学科。

2014~2020年丝路学立项项目数量及占比
2014~2020年丝路学按学科立项情况

与此同时,新兴议题呈蓬勃发展之势。新兴议题多与互联网、区块链等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新事物相关,如关注“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海外园区空间布局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如何通过互联网加人文交流以助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等。议题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快速更迭,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风向标。

高校主导,其他机构积极参与

得益于国家对高校开展国别研究的充足物质与政策支持,各大高校在“一带一路”研究立项中表现亮眼,已形成较为庞大的专业研究队伍。高校立项项目726个,占比84.81%。在立项总量排名前十的高校中,位于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省份的高校共计8所,反映出其学术研究紧跟“一带一路”建设实践和实际需求,以学术成果助力地方发展。其中,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位列前三,关注产业合作、对外投资风险研究、华人华侨研究、跨文化交流等主题,聚焦东盟、南亚等,与其省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定位及传统优势学科密切相关。

2014~2020年“一带一路”研究立项项目按机构类别分布情况

一方面, “一带一路”研究成为高校国际关系、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的研究热点,为高校学科建设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高校充分响应“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提供学术支持,密切产、学、研间联系,提升学科研究的应用性。

2014~2020年高校“一带一路”研究立项项目学科分布情况

除高校之外,智库机构、党政机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研究,针对“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供解决思路、对策方案。军警院校结合自身家教学科研特色,聚焦军事外交、地缘战略、反恐合作等。出版社作为外译项目的主要申报者,承担优秀成果“走出去”的责任。

2014~2020年“一带一路”研究立项项目按机构类别分布变化

数据说明:基础数据来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公布的2014~2020年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数据采集截至时间为2021年4月30日。

附:立项项目一览表 请点击下载excel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