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概况
阿尔巴尼亚
1190 年建立封建制公国。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奥匈、意、法军占领。1925年建立共和国。1928年改行君主制,至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首都】
地拉那(Tirana),人口93万(2023年1月)。
【地理环境】
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分别同塞尔维亚、黑山、北马其顿接壤,南部同希腊为邻,西临亚得里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同意大利相望。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7%,平原为23%。森林覆盖率为36%,可耕地面积占24%,牧场占15%。海岸线长472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降雨量充沛,年均为1300毫米。平均气温1月约5℃,7月约25℃。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12个州,下辖61个市。
【人口及其构成】
276万人(2023年1月),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8%。少数民族主要有希腊族、罗马尼亚族、马其顿族、罗姆族等。官方语言为阿尔巴尼亚语。56.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6.6%信奉东正教,10.1%信奉天主教。
【政治概况】
2022年6月,阿尔巴尼亚举行总统选举,时任阿军队总参谋长贝加伊少将当选,7月就职。社会党自2013年起连续执政,党主席埃迪·拉马(Edi RAMA)担任总理。2021年4月,阿举行议会选举,社会党再次获胜。9月,拉马连任总理。
·宪法
1998年11月,阿尔巴尼亚经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2008年修改宪法。宪法规定,阿为议会制共和国,实行自由、平等、普遍和定期的选举。总统为国家元首,由议会以无记名方式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任命总理,根据总理提名任命政府成员。
·议会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任期4年。本届议会于2021年4月产生,9月就职,共140席,其中社会党74席、民主党领导的变革联盟59席、自由党4席、社会民主党占3席。议长琳迪塔·尼科拉(Lindita NIKOLLA,女)。
·司法机构
设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总检察院、上诉法院、地方法院。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行使审判权。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院检察长由议会选举产生。最高法院代院长索科尔·萨杜什(Sokol SADUSHI)、宪法法院院长维托蕾·图沙(Vitore TUSHA,女)、总检察长奥尔西安·切拉(Olsian ÇELA)。
·政党
目前,阿尔巴尼亚有注册政党近50个。主要政党有:
(1)社会党(Partia Socialiste e Shqipërisë):1991年6月12日成立。前身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2)民主党(Partia Demokratike e Shqipërisë):1990年12月12日成立。
(3)自由党(Partia e Lirisë):前身为2004年9月成立的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2022年7月更为现名。
(4)社会民主党(Partia Socialdemokrate e Shqipërisë):1991年4月成立。
【经济概况】
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阿尔巴尼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近年来,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资源
主要矿藏有石油、铬、铜、镍、铁、煤等。探明石油储量约4.37亿吨,铬矿储量3730万吨。水力资源较丰富。
·基础设施(来源:世界银行)
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总量(十亿立方米):27(2021年)
固定宽带订阅数(每百人):22.47(2023年)
移动流量订阅数(每百人):98(2022年)
铁路总公里数:423(2009年)
通电率(占人口百分比):100.0(2023年)
·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纺织、木材、石油、水泥、采矿等。2023年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生产原油89万吨、同比下降1%,软饮料和矿泉水5亿升、同比增长15.9%,发电量8796吉瓦时,同比增长25.6%。
·农牧渔业
近年来,阿以发展有机农业为目标。耕地面积62万公顷。2023年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为:蔬菜138万吨,谷物70万吨,土豆27万吨,芸豆2万吨,草料694万吨。2023年主要牲畜养殖情况:牛26万头(奶牛23万头),绵羊101万头,山羊64万头,猪11万头。
·交通运输
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总里程约2.8万公里。实际运营铁路线总长为334公里。2023年,铁路客运量为7363人次、同比下降33.1%,铁路货运量为55万吨。全国共有都拉斯、发罗拉、萨兰达、申津4个海港。其中,都拉斯港是最大的海港,同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和巴里港通航。2023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675万吨、同比增长75%。全国建有地拉那特蕾莎修女国际机场和库克斯国际机场。2023年,阿航空客运量为728万人次,同比增长38.9%。
·财政金融
2023年,阿财政收入6434亿列克,支出6747亿列克,财政赤字313亿列克。截至2024年,阿公共债务余额1.4万亿列克、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7%,外汇储备59亿美元,外债115亿美元。
·对外贸易
2024年,阿对外贸易总额133.4亿美元、同比下降3%,其中阿方出口额39.3亿美元、同比下降15.4%,进口额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5%,逆差54.8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纺织品、鞋类、矿产、建材。主要进口商品:机械设备、食品、饮料、烟草、化工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意大利、中国、土耳其。
·外国投资
2024年吸引外资18亿美元、同比增长6%。主要投资来源国为荷兰、意大利、土耳其。
【军事力量】
1992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改名为“国民军”,建军节为12月4日。最高军事指挥机关为总参谋部。阿军实行志愿兵役制,由陆军、海军、空军、支援司令部、条令和训练司令部组成,总员约12500人。2023年,阿尔巴尼亚国防预算约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2%。现任国防部长文古。阿军队总参谋长阿尔班·金吉(Arben KINGJI)中将。
【双边关系】
·政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于1949年11月23日建交。两国于1954年互派大使。1971年,阿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出重要贡献。1996年,阿总统贝里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联合公报》。
近年来主要交往:
2013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多次会见阿总理拉马。201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访阿。2018年4月,阿副议长希西率议会多党联合代表团访华。2019年4月,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杜布罗夫尼克会晤期间同阿总理拉马举行双边会见。同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访阿。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阿尔巴尼亚总统梅塔就中阿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2020年1-2月,阿总统梅塔、总理拉马、议长鲁奇分别致函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栗战书委员长,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月,外交部副部长秦刚赴阿举行两国外交部工作磋商。2021年2月,阿总理拉马以视频方式出席习近平主席主持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两国领导人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场合多次举行双边会见。2021年10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访阿。2023年3月,阿总统贝加伊来函祝贺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国家主席。2024年10月,阿总统贝加伊致函习近平主席,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经贸关系
中阿签有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贸易协定、保护投资协定等合作文件,两国政府建有经济联委会、投资合作工作组等机制。2022年中阿双边贸易额8.9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其中中方出口额7亿美元、同比增长19.1%,进口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2024年双边贸易额13.4亿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中方出口额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进口额2亿美元、同比增长13.6%。
·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交流与合作
中阿人文、卫生、地方等领域交流合作稳步推进。2019年,电视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电影《乌珠穆沁的孩子》在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中国彩灯展”、现代舞剧《田园》、“中华川菜走进地拉那”等中国文化交流活动在阿举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访阿,阿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长楚奇来华出席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阿举办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2020年起,阿给予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免签证待遇。中方为阿方抗击疫情和2019年地震灾后重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22年2月,阿方积极参加北京冬奥会。9月,中国文化周在“2022欧洲青年之都”地拉那举办。2023年1月,中阿签署互免签证协定。7月,中国武术代表团在阿举行武术展演。2024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尔巴尼亚文版分享交流会在阿举办。
【“一带一路”参与情况】
2017年5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共同深化经贸、教育、科技、文化、林业、农业、地方等领域机制化建设,拓展物流、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环保等方面合作,培育和落实合作大项目。
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采集时间为2025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