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概况
巴林
公元前3000年即建有城市。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到此。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隶属巴士拉省。1507年至1602年遭葡萄牙人占领。1602年至1782年处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1783年宣告独立。1820年英国入侵巴林,强迫其签订波斯湾和平条约。1880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71年3月英国宣布其同波斯湾诸酋长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在同年年底终止。1971年8月15日巴林宣告独立并建立巴林国。2002年更改国名为巴林王国。
【首都】
麦纳麦(Manama),人口54.8万。
【地理环境】
位于波斯湾西南部的岛国,界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与沙特有跨海大桥相连接。面积779.95平方公里。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潮湿,7至9月平均气温为36℃。冬季温凉时有降雨,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10℃-20℃。其他时间(3至5月、10至11月)气温在20℃~30℃。年平均降水量71毫米。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4个省,分别是首都省、穆哈拉克省、北方省、南方省。
【人口及其构成】
150万,外籍人占55%。8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占70%,逊尼派占30%。
【政治概况】
君主世袭制王国,禁止政党活动。国家元首由哈利法家族世袭,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1999年3月6日,哈马德继任埃米尔,2002年2月14日改称国王。2011年2月,受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影响,巴林发生抗议示威活动。巴林政府通过举行全国对话、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等一系列举措稳定局势,推动局势恢复稳定。
·宪法
独立后第一部宪法于1973年6月2日颁布,同年12月开始生效。2001年2月,巴林举行全国投票,以98.4%的支持率通过了《民族宪章》。2002年2月14日,颁布新宪法,主要内容是国名改为巴林王国;埃米尔改称国王;成立两院制议会,司法独立等。
·议会
巴林于1972年选出制宪议会,1973年成立国民议会,1975年解散国民议会。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巴林都没有议会机构。2002年10月,根据新宪法,巴林组建由众议院和协商会议组成的两院制国民议会。其中,众议院议员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共40人,众议长由议员选举产生。协商会议议员由国王任命,共40人,主席亦由国王任命。两院议员任期均为4年,可连任。2012年,巴林修改宪法,扩大国民议会权力。本届国民议会于2022年12月选举产生。艾哈迈德·本·萨勒曼·穆萨拉姆(Ahmed bin Salman Al-Musalam)当选国民议会议长兼众议长,阿里·本·萨利赫·萨利赫(Ali bin Saleh Al-Saleh)任协商会议主席。
【经济概况】
海湾地区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注重经济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铝业较发达,铝制品是重要出口产品。
·资源
已探明石油储量1700万吨,天然气储量920.3亿立方米。2018年4月,巴林宣布发现一座新油气田,预估储量达800亿桶石油和10-2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基础设施(来源:世界银行)
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总量(十亿立方米):0(2020年)
固定宽带订阅数(每百人):11.70(2022年)
移动流量订阅数(每百人):145(2022年)
通电率(占人口百分比):100.00(2020年)
·工业
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炼油、炼铝、船舶维修等。
·农牧渔业
可耕地面积1.1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目前实际种植面积4766公顷。农业人口约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5%。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为0.28%,粮食主要靠进口,本地农产品的供给量仅占巴食品需求总量的6%。主要农产品有水果、蔬菜、家禽、海产品等。
·交通运输
无铁路,各主要城市之间由现代化公路网相连。巴林和沙特之间由长达25公里的法赫德国王大桥相连。主要港口有哈利法港、萨勒曼港等。巴林境内有5个机场。
·财政金融
金融业发达,全球400多家金融服务机构在巴林设有办事处。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石油产品、天然气和铝锭。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中国、沙特、阿联酋、日本、德国、英国、韩国、印度等。2022年巴林对外贸易总额为51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00亿美元,进口额为218亿美元。
·人民生活
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居民卫生服务普及率达100%,人均寿命73岁。有公立医院6所,医疗中心43所,医护人员2000余人,另有一所军事医院。
【军事力量】
执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统一的防御政策。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萨勒曼王储任武装部队武装力量最高副统帅。实行志愿兵役制。武装部队总兵力11800人,其中陆军8500人,海军1000人,空军1500人,国民卫队等其他人员800人。另有半军事化部队约9250人,其中警察9000人,海岸警卫队250人。巴林是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对外关系】
奉行温和务实的外交政策,主张加强海湾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巴林系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目前已同17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89年4月18日,中国、巴林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等领域合作稳步发展。巴方在涉及我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予我支持。
【双边关系】
·政治关系
1989年4月18日,中巴两国建交。建交后,中巴双边关系发展顺利。
两国各层级保持友好交往。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首届中阿峰会、中海峰会期间会见巴林国王哈马德。此外,近年来,中方访问巴林的主要有: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2014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2021年3月以国务委员兼外长身份)等。
巴方访华的主要有:国王哈马德(2013年9月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副首相哈立德(2014年5月来华出席第四次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峰会),外交大臣哈立德(2018年7月来华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外交大臣扎耶尼(2022年1月)等。
·经贸关系
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富有成果。我国在2012年至2020年期间是巴林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1年,我国是巴林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22年,我国重新成为巴林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我方出口额17.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我方进口额2.5亿美元、同比减少37.1%。2023年第一季度,中巴双边贸易额5.4亿美元、同比下降9.3%,其中我方出口额4.6亿美元、同比增长4.4%,我方进口额0.8亿美元、同比减少48%。我方主要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主要进口有机化学品、铁矿砂等。
·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交流与合作
两国积极开展抗疫合作。2020年8月,中国国药集团在巴林开展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三期试验合作,巴林王储萨勒曼亲自作为志愿者参与接种。12月,巴林国家卫生监管局正式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注册上市,巴林成为全球首批批准我国生产疫苗上市的国家之一。
两国人文交流密切。1991年10月,中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林王国政府文化协定》。2012年3月,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在巴林举行。2014年4月,巴林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授课。2014年9月,巴林新闻文化大臣率团出席在京举行的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2016年9月,巴林文化和文物局长率团来华参加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021年3月,中巴双方签署互设文化中心协定。
【“一带一路”参与情况】
2018年7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巴林王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在旅游、基建、房地产、石油、新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合作。
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采集时间为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