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所属丛书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国家概况

马来西亚

  公元初,马来半岛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剌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16世纪开始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20世纪初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加里曼丹岛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地。二战中,马来半岛、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人口约197万。

 

  【地理环境】

  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文莱相邻。全国海岸线总长4192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13个州是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雪兰莪、登嘉楼以及东马的沙巴、沙捞越。另有首都吉隆坡、布特拉再也(布城)和纳闽3个联邦直辖区。
 

  【人口及其构成】

  3300万(2023)。其中马来人70%,华人22.7%,印度人6.6%,其他种族0.7%。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政治概况】

  实行君主立宪联邦制。因历史原因,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拥有较大自治权。

  以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为首的政党联盟国民阵线(简称“国阵”)于1957年至2018年长期执政。2018年5月9日,马来西亚举行第十四届大选,马哈蒂尔领导的希望联盟赢得国会下议院超过半数的议席,结束了国阵61年执政。

  2020年2月24日,马哈蒂尔辞去总理职务。3月1日,前副总理、土著团结党主席穆希丁宣誓就任第8任总理。2021年8月16日,穆希丁辞去总理职务。8月21日,前副总理、巫统副主席伊斯迈尔·沙必里宣誓就任第9任总理。

  2022年11月19日,马来西亚举行第十五届大选,首次出现无政党或政党联盟获过半议席情况。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国家诚信党组成的“希望联盟”同国民阵线、东马各政党组成联合政府上台执政。11月24日,“希望联盟”主席、前副总理安瓦尔以拥有最多议席的政党领袖身份宣誓就任第10任总理。

  ·宪法
  1957年颁布马来亚宪法,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继续沿用,改名为马来西亚联邦宪法,后多次修订。宪法规定:最高元首为国家首脑、伊斯兰教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由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任期5年。最高元首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总理、拒绝解散国会等权力。1993年3月,马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苏丹的法律豁免权等特权。1994年5月修改宪法,规定最高元首必须接受并根据政府建议执行公务。2019年7月,马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投票及参选年龄从21岁降至18岁,同时实行自动选民登记制度。2021年12月,马议会再次通过修宪法案,恢复沙巴与沙捞越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时的“邦”的地位。
  ·统治者会议
  由柔佛、彭亨、雪兰莪、森美兰、霹雳、登嘉楼、吉兰丹、吉打、玻璃市9个州的世袭苏丹和马六甲、槟城、沙捞越、沙巴4个州的州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9个世袭苏丹中轮流选举产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题有最终裁决权;审议涉及马来族和沙巴、沙捞越土著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未经该会议同意,不得通过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任何法律。内阁总理和各州州务大臣(有苏丹的州)、首席部长(无苏丹的州)协助会议召开。
  ·议会
  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下议院共设议席222个,任期5年,可连任。现任下议长佐哈里·阿卜杜勒,2022年12月任职。上议院共70席,由全国13个州议会各选举产生2名,其余44名由最高元首根据内阁推荐委任,任期3年,可连任两届。现任上议长旺·朱乃迪,2023年6月就任。
  ·司法机构
 最高法院于1985年1月1日成立。1994年6月改名为联邦法院。设有马来亚高级法院(负责西马)和婆罗洲高级法院(负责东马),各州设有地方法院和推事庭。另外还有特别军事法庭和伊斯兰教法庭。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麦润(Dato'Tengku Maimun binti Tuan Mat),2019年5月就任,系马来西亚首位女性首席大法官。总检察长依德鲁斯哈伦,2020年3月就任。
  ·政党
  注册政党有40多个。巫统、马华公会和印度人国大党等政党组成国民阵线曾长期执政。2018年大选后,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国家诚信党和土著团结党组成的希望联盟取代国民阵线上台执政。2020年3月,土著团结党、伊斯兰教党等组成的国民联盟联合巫统,取代希望联盟上台执政。2022年11月大选后,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国家诚信党组成的希望联盟同国民阵线、东马主要政党组成联合政府上台执政。

  主要执政党:

  人民公正党(People's Justice Party/Parti Keadilan Rakyat,简称PKR):1999年4月4日成立,前身是1990年注册的伊斯兰教社会联盟。旨在联合各政党和非政府组织力量,抗衡政府,争取公正。党员约50万。现任主席为总理兼财政部长安瓦尔·易卜拉欣。

  民主行动党(The Democratic Action Party,简称DAP):以华人为主的多民族政党。1966年3月成立,前身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马来半岛的分部。党员约45万。现任主席为林冠英,秘书长为陆兆福。

  国家诚信党(Parti Amanah Negara,简称AMANAH):由伊斯兰教党开明派组成,于2015年9月16日成立。党员约15万。现任主席为穆罕默德·沙布。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UMNO):马来人政党。成立于1946年5月11日。1987年4月因党争而分裂,被法庭判为非法组织。1988年2月马哈蒂尔在原巫统基础上重组“新巫统”(The New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1996年,从巫统分裂出去的“四六”精神党重返新巫统后再次还名为“巫统”。现有党员约350万。现任主席扎希德,署理主席穆罕默德·哈山。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华人政党。1949年2月27日成立,原名马来亚华人公会,马来西亚成立后改为现名。党员约110万。现任总会长魏家祥。

  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简称“国大党”,MIC):1946年8月2日成立。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族政党,旨在争取和维护两族利益。党员约55万人。现任主席维尼斯瓦兰。

  主要在野党:

  (1)土著团结党(Parti Pribumi Bersatu Malaysia,简称BERSATU):以土著和马来人为主的政党。2016年9月9日成立。党员约56万。现任主席为前总理穆希丁。

  (2)伊斯兰教党(Parti Islam Malaysia,简称PAS)系以马来穆斯林为主的宗教政党。1951年8月23日成立,1973年至1977年曾加入国民阵线。2022年大选赢得45个国会议席,成为国会下议院第一大党。党员约100万。现任主席哈迪·阿旺。
 

  【经济概况】

  上世纪70年代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同时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重组社会的目标。

  1987年起,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于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政府采取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逐步恢复并保持中速增长。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马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下降,马政府为应对危机相继推出70亿林吉特和600亿林吉特刺激经济措施。2009年纳吉布总理就任后,采取了多项刺激马经济和内需增长的措施,马经济逐步摆脱了金融危机影响,企稳回升势头明显。2015年马公布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16-2020年),继续推进经济转型,关注改善民生。2016年马提出2050国家转型计划(TN50),为马来西亚2020-2050年发展规划前景。2019年政府提出“2030年宏愿”,把缩小贫富差距、创建新型发展模式、推动马来西亚成为亚洲经济轴心作为三大主要目标。

  ·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产锡大国,近年来产量逐年减少。马来西亚石油储量丰富,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以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为主。根据2021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年马原油储量为27亿桶,天然气储量为9000亿立方米。2021年石油日产量为73.7桶,天然气日产量为2亿标准立方米。
  ·基础设施(来源:世界银行)
  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总量(十亿立方米):580(2020年)
  固定宽带订阅数(每百人):12.44(2022年)
  移动流量订阅数(每百人):141(2022年)
  铁路总公里数:1655(2021年)
  通电率(占人口百分比):100.00(2021年)
  ·工业
  政府鼓励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和纺织品等。2022年,马制造业领域产值为5394亿林吉特。 
  ·农牧渔业
  耕地面积约485万公顷。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油棕、橡胶、热带水果等。粮食自给率约为70%。盛产热带林木。渔业以近海捕捞为主,近年来深海捕捞和养殖业有所发展。2022年,马农业产值为1003亿林吉特。
  ·交通运输
  全国有良好的公路网,公路和铁路主要干线贯穿马来半岛南北,航空业发达。

  水运:内河运输不发达,海运80%以上依赖外航。共有各类船只1008艘,其中100吨以上的注册商船508艘,注册总吨位175.5万吨;远洋船只50艘。共有19个港口。近年来大力发展远洋运输和港口建设,主要航运公司为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公司,主要港口有巴生、槟城、关丹、新山、古晋和纳闽等。

  空运:民航主要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和亚洲航空公司经营。马航有飞机89架,辟有航线113条。1996年11月,亚洲航空公司投入运营,亚航有飞机188架,辟有航线83条。全国共有机场25个,其中7个国际机场:吉隆坡、槟城、兰卡威、哥打巴鲁、新山、哥打基纳巴卢和古晋。 

  ·财政金融

  2022年,联邦政府财政收入2160亿林吉特,支出2869亿林吉特,政府赤字达709亿林吉特。(资料来源:马来西亚财政部)
  ·对外贸易
  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新加坡、美国等。2022年,马来西亚对外贸易总额达21934亿林吉特,其中出口11813亿林吉特,进口10120亿林吉特。
  ·外国投资
  大力吸引外资。主要外资来源地为日本、欧盟、新加坡、中国、韩国和美国。2021年,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约2086亿林吉特。
  ·人民生活
  2021年马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为每月5209林吉特。2021年人均寿命男性为73.2岁,女性为78.3岁。(资料来源:马统计局)
 

  【军事力量

  陆军的前身是1935年英国殖民地政府组建的马来兵团。1958年从英国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军辅助部队,1963年正式改为马来西亚皇家海军。1958年6月1日正式建立马来皇家空军。最高元首是三军最高统帅。国防决策机构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理任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是军队最高指挥官。总司令阿芬迪,2020年1月任职。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为10年。

  三军总兵力12.95万人。陆军10.5万人,编成1个军团司令部、4个师、1个快速反应旅、10个步兵旅、5个炮兵团、4个装甲团,装备坦克26辆、装甲车1100余辆、火炮400门。海军1.25万人,编有两个海军司令部,编成10个中队,装备100余艘舰船,有海军基地4处。空军1.2万人,编两个管区(下辖5个营)、12个飞行中队和支援部队,有空军基地3处。另有预备役部队4.66万人,准军事部队20余万人。

 

  【对外关系】

  马来西亚政府在和平、人道、公正、平等的基础上推行独立、有原则、务实的外交政策,与其他国家维持友好关系,并主张根据国际法和平解决争议。视东盟为外交政策基石,优先发展同东盟国家关系。重视发展同大国关系。系英联邦成员,与其他成员国交往较多。已同132个国家建交,在84个国家设有110个使领馆。
 

  【双边关系】

  ·政治关系
  两国于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1999年,两国签署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2004年,两国领导人就发展中马战略性合作达成共识。2013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两国宣布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

  两国高层互访和接触频繁。江泽民主席(1994 年)、胡锦涛主席(2002年时任副主席、2009年)、习近平主席(2013年)、李鹏总理(1990年、1997年)、朱镕基总理(1999年)、温家宝总理(2005年、2011年)、李克强总理(2015年)、吴邦国委员长(2005年)、赵乐际委员长(2023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995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6年、2012年)等分别访马。马最高元首阿兹兰、贾阿法、萨拉赫丁、西拉杰丁和哈利姆,马总理拉扎克、马哈蒂尔、巴达维、纳吉布、安瓦尔等访华。2014年5月,马总理纳吉布正式访华。9月,马最高元首哈利姆对华国事访问。11月,纳吉布总理来华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10月,马总理纳吉布正式访华。2017年5月,马总理纳吉布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8年8月,马总理马哈蒂尔正式访华。2019年4月,马总理马哈蒂尔来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0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马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3月、8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两次通电话。10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马来西亚。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马方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2021年4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福建南平接待访华的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5月,李克强同马来西亚总理穆希丁举行视频会晤。12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浙江安吉接待访华的马来西亚外长赛夫丁,双方共同主持中马合作高级别委员会首次会议。2022年7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马来西亚。202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马来西亚外长赞比里举行视频会晤。2023年3月底至4月初,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对华进行正式访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问马来西亚。9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来华出席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9月,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议长佐哈里访华,并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马来西亚外长赞比里通电话。11月,韩正副主席访问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副总理法迪拉访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会见马来西亚外长赞比里。

  中国在马来西亚古晋、哥打基纳巴卢和槟城设有总领馆,马来西亚在中国上海、广州、昆明、南宁、西安和香港设有总领馆。
  ·经贸关系
  两国签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等10余项经贸合作协议。1988年成立双边经贸联委会。2002年4月成立双边商业理事会。2017年,两国签署《关于通过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商务部同马来西亚交通部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23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扩大和深化经济贸易合作的协定第一修订议定书》。

  据中方统计,2022年中马双边贸易额20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中方出口937.1亿美元,进口1098.8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自马进口主要商品有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零部件、棕油和塑料制品等;中国向马出口主要商品有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服装和纺织品等。截至2023年7月底,马累计对华实际投资92亿美元,中国对马累计各类投资168.7亿美元。

  两国金融合作成效显著。2000年,中国银行和马来亚银行分别在吉隆坡和上海互设分行。200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12年、2015年、2018年、2021年四次续签。2010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马来西亚分行在吉隆坡开业。7月,中国银行在马设立的第三家分行中国银行巴生分行开业。8月,两国批准在各自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兑林吉特即期交易业务。201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签署了关于马国家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的协议。2013年10月,马国家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14年11月,两国央行就在吉隆坡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2015年4月,中国银行吉隆坡人民币清算行正式启动。11月,中国向马来西亚提供5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2016年11月,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向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子行颁发营业执照。2017年1月,建行马来西亚子行正式营业。
  ·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交流与合作
  两国在农业、科技、教育、文化、传统医学、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顺利发展。1992年签署《科技合作协定》,成立科技联委会。双方还签署了《广播电视节目合作和交流协定》(1992年),《促进中马体育交流、提高体育水平的谅解备忘录》(1993年),《教育交流谅解备忘录》(1997年),《文化合作协定》(1999年),《中马航空合作谅解备忘录》(2002年),《空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协定》(2003年),《在外交和国际关系教育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04年)等合作协议。 2005年,双方签署了《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续签了《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2009年,两国签署《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2011年,两国签署《关于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同年,双方签署《传统医学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于2022年3月线上续签。2012年,两国签署《打击跨国犯罪的合作协议》。2015年,两国签署《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在马来西亚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2016年,两国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并续签了《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2018年,两国签署了《跨境会计审计执法合作备忘录》 《马来西亚冷冻榴莲输华检验检疫要求的议定书》等。2023年,两国签署了《马来西亚菠萝蜜输华植物检疫要求的议定书》《马来西亚输华水产饲料检疫和卫生要求的议定书》。新华社、中新社在吉隆坡设立分社,中央电视台在马设立记者站,央视4套和9套节目在马落地,《人民日报》海外版在马出版发行。《星报》在华设立办事处。双方签署了《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9年,中马双边往来人数379.58万,其中中国公民访马241.23万人次,马方来华138.35万人次。我国已连续7年是马来西亚在东盟国家外最大游客来源国。2020年为“中马文化旅游年”,双方商定开展一系列交流活动。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双方将延续举办“文旅年”相关活动。2015年11月,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在马来西亚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2020年1月,文化中心正式揭牌运营。1995年,两国互设武官处,军事交往增多,两国海军军舰多次互访。2016年11月,两国签署《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
  ·军事交往与合作
  1995年,两国互设武官处,军事交往增多,两国海军军舰多次互访。2016年11月,两国签署《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2019年4月,马来西亚海军首艘中国制濒海任务舰下水仪式在双柳基地举行。12月,首艘濒海任务舰正式交付马海军。2021年1月,第二艘濒海任务舰交付马海军。
 

  【“一带一路”参与情况】

  2017年5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加强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文、反恐安全等领域合作。
 

  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采集时间为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