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安全

2022年国际安全形势与军事竞争特点

来源:光明军事 作者:孟祥青 发布时间:2023-01-30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寻常和极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百年变局与乌克兰危机叠加,牵动全球安全格局加速演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影响,两大威胁同步上升同频共振导致地区动荡加剧;大国博弈、集团对抗明显升级,“亚冷战”格局初显端倪;“三霸”(霸权、霸道、霸凌)威胁上升,“四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台海局势紧张,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国际社会新的脆弱点、贫困点和动荡源不断产生,全球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并呈泛化趋势,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俄乌冲突击穿国际安全底线,传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焦点和主要议题

  这场冲突不仅是2022年,很可能是21世纪20年代欧洲乃至世界格局转变的大事件、大事变;其根源不在俄乌之间,而在俄美之间;其本质不是俄乌对抗,而是俄美角力;其影响不局限于俄乌两国,已经波及全球,必将给国际安全带来长远且深刻的影响。

  与历史上的战争不同,与冷战结束后的地区冲突迥异,这是信息化时代大国之间的一场代理人战争,是在精确情报支撑下的一场“云端”智能化战争,是俄乌双方以及俄与美西方之间的一场混合战争,是大国博弈背景下低成本、高收益的一场认知战争。

  1

  这场冲突,军事上的战场是区域性的,但伴随军事战的外交战、金融战、认知战、科技战、制裁战、经济战、能源战等已经将全球主要国家都深度卷入其中。它再次印证,现代战争的形态和手段已经远远超出军事范畴,大国之间仅仅通过直接的军事战一决胜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金融、科技、舆论、文化等手段发动的混合战争、代理人战争。新的战争形态与手段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世界性战争有了新的认知。比如,混合战争正在成为撬动世界安全大变局的有力“杠杆”。与传统战争形态相比,综合了军事和非军事手段、常规与非常规手段的混合战争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它不仅可以巧妙避开大国间“触发核大战的陷阱”,而且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不受人类道义、国际法理的制约,正在成为大国塑造有利战略态势、对冲大国战略竞争,乃至创造和运用多种战略优势促成“不战而屈人之兵”效果的首选战略工具。

  俄乌冲突正剧烈冲击世界和平发展的大趋势,加剧世界“阵营化”倾向,世界安全形势正变得越来越脆弱和敏感。未来5—10年,一些对现行国际规则颠覆和破坏的行为必将导致存量矛盾叠加增量矛盾,俄乌冲突衍生风险的“蝴蝶效应”必将加速国际局势的大震荡、大分化、大重组、大演进,生物战、网络战、认知战、金融战、太空战等非传统战争形态的阴影将逐渐笼罩全球,新的世界性战争风险将越来越高。所以,这场冲突不仅对传统战争形态和样式具有革命性的变革和突破,而且对重塑国际安全格局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使冷战结束30多年来的传统安全问题再次上升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成为2022年最大的议题。

  地区冲突引发并放大非传统安全危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联动导致国际动荡加剧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与美西方矛盾全面激化,双方矛盾的焦点已由地区安全问题上升至霸权与反霸权,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博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为制裁俄罗斯押上了自身的霸主地位和联盟信誉,带领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全面对抗,“脱钩”之彻底超过冷战。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边继续北扩,一边借机染指亚太,北约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围剿俄罗斯的同时,加速对中国展开“激烈竞争”,不断制造新的战争或经济“陷阱”。

2

 

  美西方对俄罗斯一轮又一轮的极限制裁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严重的粮食危机。俄乌冲突直接导致全球油价飙升,引爆通货膨胀、激化固有社会矛盾,经济、能源、社会、金融等多重问题叠加,导致一些国家政局陷入动荡。世界银行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4月到7月,几乎所有中低收入国家都出现了高通胀,92.9%的低收入国家、92.7%的中低收入国家和89%的中高收入国家的通胀水平都在5%以上。伴随俄乌冲突不断升级,乌克兰粮食生产遇阻、俄罗斯粮食出口遇挫,全球粮食供应变数增多,高度依赖俄乌粮食进口的国家面临粮食短缺加重、贫困加剧的巨大风险。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全球粮食危机已经发生,全球粮食的不安全形势可能长期化,粮食安全成为2022年全球治理的紧迫议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订的2030年消除一切形式的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

  在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通货膨胀以及大国激烈博弈的背景下,国际危机事件此起彼伏,热点区域风险持续外溢:斯里兰卡总理宣布国家破产、议会解散、政府解体;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再次发生军事冲突;叙利亚国内冲突仍在继续;伊拉克爆发多起暴力与恐怖袭击事件;南苏丹的多起部落冲突造成数千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同时,欧洲在能源紧张的情况下,电力危机接踵而至、通货膨胀创历史新高、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一些国家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和罢工浪潮,政局出现动荡。

  核安全与核冲突阴影笼罩世界,国际核军控形势更加严峻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022年是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人类社会距离核冲突、核战争最近的一年。俄乌冲突将两个核大国卷入其中,一个为直接交战方,另一个动用了除直接出兵外的一切手段,台前幕后变相参战,双方距兵戎相见只有一步之遥。俄乌冲突爆发第三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战略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4月2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核战争风险真实存在;5月4日,俄军在西部飞地加里宁格勒使用“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进行模拟核导弹攻击。俄罗斯的核威慑战略在这次冲突中确实发挥了让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敢直接下场参战的作用。但同时,整个西方也突破了二战以后形成的国际关系禁忌。一方面,英国高调宣称将会增加四成核弹头储备,美国也回应称北约将为核战爆发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美国和北约持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先进的军事装备甚至是重型武器。

3

  回顾当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个核大国在扣动扳机前的那一刻,仍未中断暗中谈判,沟通渠道仍在发挥关键作用,两国领导人心中还有底线。反观这次俄乌冲突,大国间这种斗争界限和妥协模式一再被突破。2022年10月17日,北约开始举行代号为“坚定正午”的核威慑演习。10月27日,拜登政府发布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明确将核武器作为推进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并重提战术性核武器的实战性运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军准备大规模铺开所谓“核武器共享”,即在前沿战略地带部署核武器。该报告一经发布,波兰就迫不及待地要求美国在其领土部署核武器,后续可能会有更多国家“主动”或“被动”要求美军部署,未来在中国周边开启所谓的“核武器共享”也不是没有可能。同时,在俄乌冲突中,双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围绕“扎波罗热核电站局势”的博弈,使核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2022年,美俄等核强国加紧推进核武库的升级改造,一些大国正将小当量核武器实战部署潜射平台,引发核战争核危机的潜在因素明显增多。有核国家大力扩充核武库的同时,潜在拥核国家也在积极为拥核进行各种准备,国际核军备控制和规范的约束力在下降,国际核安全战略态势进入持续不稳定阶段,核平衡将迫近脆弱边缘。

  北约实现“北扩”,大国间新一轮军备竞赛方兴未艾

  2022年6月29-30日,在俄乌冲突升级和西方加大对俄制裁背景下,北约在西班牙召开峰会,按计划发布了未来10年北约新战略概念,完成了“塑敌”“强军”“北扩”“东进”等重点议题和议程。所谓“塑敌”就是北约在新战略概念中重新定位俄罗斯和中国,将两国视为北约的主要威胁来源,其中俄罗斯为“最重大和直接的安全威胁”,中国为“系统性挑战”,提出中国崛起是影响同盟安全、价值观和民主生活方式的挑战。所谓“强军”就是未来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从目前的4万人大幅增加到30万人,2023年完成改编。所谓“北扩”是指北约正式吸收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成员国从30个扩容到32个。所谓“东进”是将北约战略由欧洲扩展到亚太。北约此次峰会首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亚太四国参加,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亚太区域秩序的维护者,以此彰显其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存在与影响。

  4

  俄乌冲突升级以及北约被“激活”,极大刺激了大国军备竞赛。2022年以来,美国、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军费开支普遍增加,军事政策进行重大调整。2022年12月8日,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2023年美国国防预算增加到创纪录的8580亿美元,比拜登政府提议的还要高出450亿美元。德国、丹麦、瑞典、意大利纷纷宣布,将军费占GDP比例提高到2%。德国除了提出在2022年内将军费增加到1000亿欧元,还改变了数十年来“不向战乱地区输送致命性武器”的传统,向乌克兰援助大量武器装备,实现对外安全政策和军事政策的重大突破。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欧洲已经进入战时经济状态,需要重新思考如何重组必要资源,以适应当前生活模式,并要求对法国2019年至2025年军事规划进行重新评估。波兰计划到2023年将国防预算占GDP的比例从目前的2.1%提高到3%,并筹谋建立在北约成员国中最强大的地面部队。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的军费也在向占GDP2.5%的目标迈进。瑞典、芬兰和英国也做出了类似的宣布。欧洲各国纷纷向美国购买军备。据日本《读卖新闻》11月27日公开报道,日本政府和执政党联盟已经开始讨论将未来5年的防务预算总支出提高到超过40万亿日元(约合2万亿人民币以上)的可能性。一旦这份预算案落地,日本军费的增幅将高达45.6%,日本或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军费开支国。

  与此同时,大国在军事高科技领域和武器装备发展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2022年,美国陆军继提出“多域作战”概念后,又提出了“融合计划”(又名“汇聚工程”),即基于先进科技手段探索构建“全部传感器,任意发射器”的秒级快速闭环;美国海军提出“制胜计划”,重点整合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能力,提升作战优势;美国空军持续加大技术投入,推进“阿尔法空战”“天空博格人”等项目,提升自主系统空战能力等。以色列首次将人工智能辅助的无人机群投入实战,“蜂群”间可相互通信、精确定位目标,甚至指挥突袭。英国陆军在北约“春季风暴”演习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快速处理周边环境地形信息等大量数据,运用智能技术预判对手行动,并可实时传递情报。俄罗斯“战斗指挥信息系统”旨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战场环境,为指挥员提供多类行动方案,成为俄乌冲突中俄军难得的智能化元素。

  2022年,新质技术开始走向实战。3月,俄罗斯使用“匕首”高超声速空射型弹道导弹摧毁了乌克兰一座存放有“圆点-U”导弹和航空弹药的大型地下武器库,成为高超声速导弹的首次实战运用。美军加紧研发高超声速武器,美国空军AGM-183A高超声速导弹几经挫折后终于试验成功,通过B52轰炸机发射,飞行速度达5倍音速。9月,印度高超声速试验验证器成功进行了飞行测试,成为继美俄等大国后第四个开发并成功测试高超声速技术武器的国家。此外,朝鲜也进行了此类武器试射。高超声速武器能够穿透现有防空反导体系,打破与竞争对手的战略平衡,对未来战争具有颠覆性影响。同时,被称为未来战争撒手锏的激光武器以及高功率微波武器也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并正在向实战化运用迈进。

5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式推出基于“星链”技术的“星盾”计划,表明“星链”向军事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其主要功能是:增设对地遥感能力;利用“星链”低轨通信技术实时传输遥感数据,利用“星链”作为通用卫星平台;可模块化托管各种军用载荷,提供通信、供电、热控、总线等一条龙服务。它不仅可以降低军用卫星部署成本和技术风险,还具有更好的隐蔽性。这一计划的推出势必在主要大国中引发军事领域的新竞争和新变革。

  中国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在变局中控乱局开新局

  至暗的时刻孕育新曙光,撕裂的世界期待新弥合。2022年,中国继续展现和平发展的形象,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履行大国责任和担当,在动荡的局势中保持定力,在危机的处理中劝和促谈,始终身体力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成为不确定世界中最大的确定性因素。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首次提出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的全球安全倡议,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全球安全倡议系统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这一时代课题,为饱受安全问题困扰的国家和地区构建安全新架构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方案,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一倡议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应对国际安全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更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6

  当今世界在动荡中有稳定,在冲突中有和平,在困难中有希望,在挑战中有机遇。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2022年,中国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以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努力在变局中控乱局开新局,让人们在变乱的世界中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孟祥青(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